原標題:在文化會客廳,聆聽文明的對話與回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啟示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1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fā)表題為《在文化會客廳,聆聽文明的對話與回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啟示》的評論。
(資料圖片)
春節(jié),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扇窗: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在這里,時代的氣質(zhì)風貌在這里,創(chuàng)新開放的中國也在這里。在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流動的中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活力,越來越多的文化會客廳,以多樣的面孔,讓世界感受到中華文化超越國界的魅力。
美國當?shù)貢r間1月27日晚,位于西雅圖市中心的麥考劇院(McCaw Hall),2000人的劇場笑聲鼎沸。十位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中國脫口秀演員在異國的舞臺上分享了中國年輕人歡樂的日常。
這個佳節(jié),五湖四海的游客也扎進北京、上海等地的美術(shù)館、博物館,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shù)館珍藏展》《雕撰的輝煌——法國盧浮宮版畫工坊收藏展》等文博大觀中,與世界藝術(shù)瑰寶面對面,沉浸于不同文化的丹青之境、匠作之美。
某種意義上,一個人對一國一地的文化印象,是從所在地的文化會客廳開始的。
過去,傳統(tǒng)的文化會客廳,是讀懂一座城、一種文化的媒介。它往往是一間劇場、一座美術(shù)館、一種技藝、一處遺址,也或許是一江一海,一街一巷,一山一景。隨著文化品質(zhì)的提高、文化邊界的拓寬、文化創(chuàng)新的多元,今天的文化會客廳還可以是一個影視IP、一尺舞臺、一種潮流、一個視頻App、一個品牌。
近來,一個個文化會客廳,讓中華文化的多張“面孔”,為世人所樂見。
這些面孔,是真實的、謙和的。春節(jié)期間,打開中國的短視頻平臺,有筆走龍蛇、翰墨飄香,也有書香氤氳、市集琳瑯……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遷、中國的文明之美,與年味兒里的中國一起,濃縮進每一幀鮮活的畫面里。
這些面孔,是現(xiàn)代的、先鋒的。中國的青年演奏家正走向世界的舞臺,愛上水墨丹青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學藝,曾經(jīng)高冷的先鋒藝術(shù)聚集地向中國藝術(shù)家敞開懷抱。剛剛過去的2022年,TikTok以累計6.72億次的下載量位居年度全球應(yīng)用之首;海外市場同樣成為《原神》等中國手游的一片“綠洲”。
這些面孔,是古典的、沉淀于千年的。博物館是歷史、藝術(shù)、自然的相遇之地,是中華文化的“存儲卡”、歷史的“解碼器”。這些被海內(nèi)外學者和游客珍視的國家寶藏,向世界訴說著中國古人仰望星空的探索、璀璨瑰麗的創(chuàng)造、細嗅薔薇的詩意。
這些面孔,是美美與共、包容共生的。《三體》等中國科幻IP走出國門、國產(chǎn)影視劇圈粉海外、《風味人間》等紀錄作品“墻內(nèi)開花,墻外更香”……它們讓世界讀懂了中國“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開放胸襟、“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也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語境中找到了坐標與方位。
中國之美,有戈壁大漠,也有煙雨江南,有疾馳的高鐵、翱翔的大飛機,也有春水煎茶的靜美、田間沃野的安然。向世界呈現(xiàn)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消弭誤會與偏見,需要文化這把鑰匙。
中國是文明古國。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春風化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百多年來,中國從被拖進西方主導(dǎo)的世界體系,到在這一體系中拯救自己、解放自己、發(fā)展自己、重塑國運,路途漫長且艱辛……這個史詩般的歷程至今尚未結(jié)束,中國與外部世界之間仍存在相當?shù)摹傲私獬嘧帧焙汀罢J知赤字”。如何與外部世界相處,需要用好文化這把鑰匙。
近年來,一張張文化的面孔,串聯(lián)了中國與世界。數(shù)字傳播技術(shù)在文化、藝術(shù)、教育、體育等領(lǐng)域搭建了諸多平臺,文明交流互鑒的形式花樣翻新,不斷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對話,激發(fā)起更廣泛的參與熱情。推開一扇扇文化會客廳之門,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可親可感,當代中國的面貌也愈發(fā)清晰。
面向未來,中國需要更多更高品味的“文化會客廳”,向世界打開精彩、別致的窗口,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展示出來,把中華文化具有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展示出來。中華文化這片沃土上,值得更多的深耕細作,挖掘更多文化構(gòu)成要素,開拓新的內(nèi)容、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拓寬新的表達,讓更多友人在中國的文化會客廳里,聆聽文明的對話與回響,愛上這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上一篇:探尋重寫文學史的路徑——讀梅杰的《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在文化會客廳,聆聽文明的對話與回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啟示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1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fā)表題為《在文化會客廳
2023-02-01 11:54
原標題:探尋重寫文學史的路徑(主題)——讀梅杰的《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副題)作者:於可訓(xùn)20世紀80年代末,曾有人發(fā)起“重寫文
2023-02-01 10:52
原標題:為12生肖各創(chuàng)作百款剪紙圖樣(引題)徐陽:一把剪子探索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洋北京民間工藝美術(shù)大師徐陽為兔年設(shè)計了1
2023-02-01 10:33
原標題:《流浪地球2》:探索宏觀宇宙思考人類未來作者:楊乘虎2023年春節(jié),電影《流浪地球2》如約而至,點燃國產(chǎn)電影的觀影熱潮。憑借著科幻
2023-02-01 10:34
原標題:綜合消息:春“藝”盎然海外民眾沉浸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歡樂春節(jié)”等豐富多彩的
2023-02-01 10:32
原標題:河南沁陽:優(yōu)秀劇目展演迎元宵1月31日,沁陽市丁莊村群英豫劇社演員在表演豫劇《五世請纓》。當日,河南省沁陽市2023年春節(jié)民營劇團優(yōu)
2023-02-01 10:35
原標題:藍田,從詩里走來(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張丹華輞川煙雨、石門湯泉;玉山并秀、灞水環(huán)青。你見過什么樣的藍田?—
2023-02-01 09:48
原標題:梁朝偉拍《無名》跟“私教”苦練普通話(主題)該片是其第二部普通話原聲作品(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梁朝偉是著名的“社恐”,導(dǎo)
2023-02-01 09:36
原標題:為《滿江紅》配樂作曲韓紅自稱領(lǐng)域“新人”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截至1月31日,由張藝謀執(zhí)導(dǎo)的懸疑喜劇電影《滿江紅》票房已突破40億,進
2023-02-01 09:36
原標題:7天斬獲67 58億元票房(引題)春節(jié)檔電影背后誰是最大贏家?(主題)春節(jié)假期結(jié)束,2023年春節(jié)檔也交出答卷。國家電影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
2023-02-01 08:56
原標題:中國電影1月總票房超100億元截至今天(1月31日)18:00,中國電影2023年1月的總票房已超100億元人民幣,創(chuàng)歷年來1月票房最高紀錄。(總臺央視
2023-02-01 08:50
原標題:《狂飆》帶火山東強盛,老板孫紅雷以前也賣魚,啥來頭?中新網(wǎng)2月1日電(中新財經(jīng)記者吳濤)隨著《狂飆》的熱映,近日,一家名為山東強
2023-02-01 08:46
原標題:周邊眾籌破億,“殺瘋了”的流浪地球會有主題樂園嗎?中新網(wǎng)1月31日電(中新財經(jīng)左雨晴)累計票房27億、多平臺評分第一、北美周末票房前
2023-02-01 08:53
原標題:云南發(fā)布文旅融合標準體系建設(shè)指南人民日報昆明1月31日電?(記者葉傳增)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fā)布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
2023-02-01 08:37
原標題:文旅部: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名單正式公布中新網(wǎng)1月31日電據(jù)“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fā)布《關(guān)于公布國家級文化
2023-01-31 17:38
原標題:古代元宵節(jié)曾有超長假夏凡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或燈節(jié),時間是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這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而“正月”又稱“
2023-01-31 17:46
原標題:香港郵政2月將發(fā)行“香港四季樹木”特別郵票新華社香港1月30日電 香港郵政30日宣布,將于2月14日起發(fā)售以“香港四季樹木”為題的特別
2023-01-31 17:36
原標題:《2023中國詩詞大會》追尋詩歌之本探尋文化未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任何無畏的氣概,都源自于堅定的本來;“千磨萬擊
2023-01-31 17:54
原標題:豆瓣評分飆至9 1分全民追劇“上頭”(引題)《狂飆》成2023開年第一爆?。ㄖ黝})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高開“飆”走,以此來
2023-01-31 16:37
原標題:太空電梯是如何拍出來的?(主題)《流浪地球2》首席攝影師揭秘(副題)記者陳靜茹高文舉今年春節(jié),《流浪地球2》成為備受關(guān)注的電影
2023-01-31 16:39
原標題:兔年捏兔擦亮鳳翔泥塑文化名片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文 圖春節(jié)前夕,央視春晚吉祥物“兔圓圓”和文創(chuàng)兔年生肖形象“兔團團”等產(chǎn)品
2023-01-31 16:48
原標題:北京東城亮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shè)成績單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賴志凱1月30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qū)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shè)領(lǐng)導(dǎo)小組會在隆福寺文
2023-01-31 15:48
原標題:首博新添139件套珍貴藏品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首都博物館最近發(fā)布消息,自2022年7月30日面向全球征集藏品以來,該館累計收到征集
2023-01-31 15:41
原標題:兔躍紙上一紙一剪盡不同中國文化報駐安徽實習記者孔令暉日前,安徽省巢湖市汪橋村,在全省迎春系列文化惠民首場活動中,安徽省級非遺
2023-01-31 15:55
原標題:“面塑小兔”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文 圖今年春節(jié)假期,山東濟南面塑技藝非遺傳承人劉香格外忙碌。為豐富群眾精神文
2023-01-31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