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展示書房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
故宮博物院“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線上展廳中的唐代白釉兔系罐(前)與白明陶瓷作品《線釋水》。
(資料圖片)
故宮博物院承擔著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時代重任。近期在午門展廳舉辦的展覽“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別開生面,可謂是故宮博物院踐行使命擔當?shù)纳鷦訉懻铡?/p>
展覽緣起故宮內(nèi)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藏書樓——文淵閣。這里曾收藏著《四庫全書》《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等珍貴典籍,守護、傳承著千載文脈。文淵閣的歷史價值與內(nèi)在意涵,啟發(fā)著策展人進一步深研中國書房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并將其以展覽形式呈現(xiàn)。
展覽中,策展人妙思巧運,將筆墨紙硯、金石篆刻等書房里常見的器物串聯(lián)起來,陳設于不同展覽單元,既還原了有形書房的空間陳設,又讓觀眾能夠了解知識生成、積累與傳遞的過程,以及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歷史,乃至書房中“人”的精神世界與價值取向。展覽還展出了6位當代中國藝術家專為該展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建立起傳統(tǒng)與當代的新連接,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魅力。同時,觀眾也可以從中更加深刻地體悟到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
讀懂這個展覽,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在第一單元“委懷琴書”里,開篇便凸顯對書房之“源”的追尋。天上的壁星——古人想象中用來保存書籍的圖書府,與地上的魯壁——孔子故宅藏古籍的墻壁,作為“書房”的雛形呈現(xiàn)于展廳入口處,反映出古人對書籍的敬畏與尊重,折射傳統(tǒng)文化的生生不息。沿著展覽敘事線索向前,當代陶瓷藝術家白明用瓷泥與紙漿燒制而成的作品《墟相·卷軸》,成為展廳里的“顏值擔當”——書桌上堆著一卷卷“書籍”,似已被時光風化,卻又歷千年而不朽;書桌后,仿佛還摞著一函函古籍,細看卻是繪于墻上的墨跡。步入展廳深處,一張從天而降的宣紙構成的展臺,瞬間將觀眾帶入琳瑯滿目的書房空間。中國傳統(tǒng)書房中的陳設器用,在故宮午門這樣一個“超豪華書房”中呈現(xiàn),滿足了觀眾極大的觀賞愿望。展臺一側(cè),明代文徵明84歲寫就的行書《陋室銘》,點明了“惟吾德馨”的書房文化內(nèi)涵。這一單元結尾處,當代畫家徐累《世界的重屏》以畫中畫的形式,將不同文明的書房場景繪于一處,由此,中國書房擴展為世界的書房,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類文明成果,在知識的殿堂中匯聚、交融、互鑒。
中國書房的豐富物象至此已全部展開。由物及人,讓觀眾透過書房讀懂讀書人,讀懂他們的志向與情懷,成為第二單元“正誼明道”的主旨。展廳正中,一座西周的虢叔旅鐘,體現(xiàn)著“家國一體”的觀念。宋代文天祥行書《上宏齋帖》、明代陳淳行書《岳陽樓記》、明代徐渭行書《晝錦堂記》等,講述著讀書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擔當與價值選擇。明代文徵明中國畫《猗蘭室圖》,展現(xiàn)著“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jié)”的情操。許多難得一見的古代繪畫,如宋代郭熙《窠石平遠圖》、宋代米友仁《瀟湘奇觀圖》、清代石濤《搜盡奇峰圖》等,既是讀書人走出書齋、擁抱自然的生動寫照,又蘊含另一層深意:中國藝術始終將內(nèi)在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由此形成與西方藝術不同的發(fā)展路徑。對中國人而言,繪畫藝術表達的是對自然的敬畏與向往,以及對“暢神臥游”“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第三單元“結契霜雪”中,“書房”的外延再次擴展。從書到讀書人,到讀書人的精神世界,再到讀書人之間的交往與交流,展覽敘事層層遞進。“歲寒三友”和“雅集”成為本單元的關鍵詞。松竹梅是精神的象征,雅集是書房的延伸。明代董其昌行書《臨柳公權書蘭亭詩》、明人繪畫《西園雅集圖》等,令人遙想古代讀書人曲水流觴、詩詞唱和的盛景。文人雅集,不僅是文人相聚抒發(fā)雅興,更重要的是,通過交流交往,尋求志同道合的知音。
古與今的唱和也成為賡續(xù)傳統(tǒng)的重要途徑。展廳里,元代蘇州玉山草堂主人顧瑛留下的“造云石”不遠處,當代畫家劉丹的作品——以“造云石”為表現(xiàn)對象的中國畫《造云玉山》,詮釋著中國人的風雅意趣。在“曲水流觴”式的展臺上,諸多古代瓷器旁,白明的另一組作品《線釋水》——細密的青花藍線條在瓷器上層疊如水波,激蕩起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傳統(tǒng)的中國筆墨、陶瓷材料,展現(xiàn)的卻是現(xiàn)代的藝術感覺,貫穿其中的,是藝術家們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禁宮里的文物,就這樣向世界展開,又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本次展覽也成為故宮博物院從保護與傳承文化遺產(chǎn),到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不斷完善博物館職能的成功探索:以策展理念表達對知識的尊重、對傳統(tǒng)的敬畏、對精神的追求,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所說,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實際上就是保護和平繁榮的世界。(徐漣)
(作者為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展示書房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故宮博物院“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線上展廳中的唐代白釉兔系罐(前)與白明陶瓷作品《線釋水
2022-11-13 15:28
原標題:廈門借力“金雞百花”打造影視產(chǎn)業(yè)新高地金雞唱曉,影動鷺島。11月10日,廈門迎來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自2019年落戶廈門以來,
2022-11-13 15:27
原標題:“血濃于水:香港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展覽舉辦中工網(wǎng)訊日前,“血濃于水:香港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展覽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本次
2022-11-13 08:48
【藝評】原標題:愿星星點燈,點亮成長之路趙琛青春期不平靜。近日,一則“初中生裝滿偶像周邊離家出走”的新聞引發(fā)關注。據(jù)報道,初二的小敏
2022-11-13 06:45
原標題:美好人生在路上洪鴻長期伏案工作,腰椎、頸椎經(jīng)常疼痛,一位從事保健醫(yī)師工作的朋友得知我的狀況后,建議說:“你何不做個‘走班族’,
2022-11-13 05:39
原標題:霜楓情寄遠許華凌愛在深秋,又見楓紅。遠望中,景區(qū)入口處那一襲紅裙是你嗎?漸近中,那棧道長廊依欄俯身遠眺、長發(fā)飄飛的是你嗎?環(huán)
2022-11-13 05:33
原標題:都亭山的樹覃太祥故鄉(xiāng)都亭山的山嶺似城墻傲立,林海茫茫,滴翠千里,十里杜鵑長廊更是美如畫卷。都亭山最神奇的是水杉樹,它穿越千萬
2022-11-13 05:39
原標題:關嶺紅巖碑王金玉紅巖碑,現(xiàn)名“紅崖天書”,位于關嶺城東賽甲山半山腰,距黃果樹大瀑布約6千米,與關嶺壩陵橋遙相輝應。紅巖碑是黔中
2022-11-13 05:48
原標題:畫手遭遇“原創(chuàng)證據(jù)”維權尷尬(主題)律師:可通過相關作品的底稿、原件等文件來證明(副題)北京青年報實習記者龍帥宏?記者宋霞一
2022-11-12 22:47
原標題:用漢字開啟中華文化寶藏——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jié)在臺北開幕??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齊湘輝黃揚)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jié)15
2022-11-12 15:40
原標題:“速食”式短視頻追劇能長久嗎【網(wǎng)聚青春的聲音】隨著短視頻在視聽領域的強勢崛起,長期被視為視聽娛樂方式代表的傳統(tǒng)影視作品地位受
2022-11-12 15:36
原標題:直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閩派影視”崛起中新網(wǎng)廈門11月12日電(記者林春茵)1907年,廈門中華茶園成為福建地區(qū)最早放映電影的場所
2022-11-12 15:47
原標題: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是中國最早的馬車。精心打制的馬車,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獵、禮儀、戰(zhàn)爭等,代表了中國3000年
2022-11-12 15:38
原標題:告別野蠻生長讓劇本娛樂行業(yè)好玩又有益近年來,以密室逃脫、劇本殺為代表的沉浸式娛樂活動受到年輕人追捧。據(jù)央視財經(jīng)報道,2019年全
2022-11-12 15:41
原標題:廈門借力“金雞百花”打造中國影視產(chǎn)業(yè)新高地新華社廈門11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康淼、洪雁、付敏金雞唱曉,影動鷺島。11月10日,廈門迎
2022-11-12 09:48
原標題:火箭院舉辦職工書畫攝影作品展慶祝建院65周年中工網(wǎng)訊今年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建院65周年。11月11日,火箭院舉行職工書畫攝影作
2022-11-12 09:35
原標題:聾啞人舞者登臺演“盲人音樂家”(主題)以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演者王琦為原型的《夢的守望》首演(副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舞臺上,
2022-11-12 08:25
原標題:《掃黑行動》今日全國上映致敬一線掃黑工作者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鄧崎凡電影《掃黑行動》于11月11日全國上映。作為一部掃黑題材的電
2022-11-12 05:48
原標題:直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戲曲影像化方興未艾中新社廈門11月11日電(記者林春茵)“對海外閩籍鄉(xiāng)親來說,我們閩南語唱的高甲戲就是鄉(xiāng)音
2022-11-12 05:37
原標題:扣人心弦的家族傳奇,艾美獎提名紀錄片續(xù)作《狐獴:王朝的崛起》開播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在一望無際的卡拉哈里沙漠上,生活著
2022-11-11 16:30
原標題:四大電商平臺近五百家網(wǎng)上書店參與,圖書銷售超兩千五百萬元(引題)累計觀看量近九百萬人次!“云端新閱讀”打開上海書展新入口(主
2022-11-11 15:44
原標題: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舉辦線上看片會,總導演張挺講述創(chuàng)作初衷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蘇墨11月10日,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舉辦線上
2022-11-11 15:29
原標題:國家圖書館舉辦第三屆“中國兒童閱讀發(fā)展論壇”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趙亮11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國家圖書館主辦、
2022-11-11 15:44
原標題:樸素雅致、古籍韻味——《大美漢字》入選2022年度“最美的書”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2022年度“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上海揭曉,
2022-11-11 15:33
原標題:2022年第五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揭曉青年作家林棹摘得首獎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11月9日,第五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頒獎禮如期舉行。
2022-11-11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