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為什么有那么多年輕人愿意買賬?
(相關資料圖)
記者 童笑雨
中新網杭州10月29日電?
年輕人對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的熱衷,九年如一日。
前幾天,第九屆烏鎮(zhèn)戲劇節(jié)開票。不到半小時,所有劇票都已售罄。據相關數據顯示,單劇最快售罄時間為7.07秒,全網購票參與人次達26萬余。
社交平臺也熱鬧了起來。搶到票的興奮宣告,呼朋引伴相約去看戲;沒搶到的,四處打聽有無余票。有網友評論:有票就去,上班請假也行。隨即有人回復:沒搶到票也值得去!
事實上,各類“節(jié)”很多,為何曾被冠以“高門檻”“小眾”等標簽的戲劇節(jié)受熱捧?為何烏鎮(zhèn)戲劇節(jié)成為請假也要參與的盛會?
有人說,那是因為能在烏鎮(zhèn)戲劇節(jié)見到熒幕上的演員、藝術家。據悉,黃磊、賴聲川、孟京輝等戲劇行業(yè)的大咖都是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的發(fā)起人。有網友評價,“在這里偶遇明星不是夢”。
但記者發(fā)現,在烏鎮(zhèn)戲劇節(jié),追星的是少數。劇場里、街頭,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戲劇上。
有人說是因為有現場感,洋氣。當前,各地各類“節(jié)”層出不窮。但仔細梳理不難發(fā)現,更多的“節(jié)”是一屆不如一屆。有的商業(yè)氣息過重,有的只注重形式,內容空洞,更遑論吸引年輕人。
但烏鎮(zhèn)戲劇節(jié)力求給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不同的體驗,通過在公眾場所的表演,讓民眾能輕松地接觸藝術,進而產生興趣而主動去了解藝術。
在烏鎮(zhèn),欣賞演出、與多位戲劇大師和戲劇愛好者暢談藝術和作品是“基本盤”。而在每個街頭,與即興喜劇、戲曲、裝置藝術、偶劇、肢體劇等古鎮(zhèn)嘉年華演出相逢,是每年吸引搶不到票卻還愿意來烏鎮(zhèn)的觀眾的原因所在。
2021年,第八屆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策劃了戲劇集市,2022年的戲劇集市單元內容升級,打造的美食潮玩市集包含藝術展覽、影像裝置、夜游神音樂現場、朗讀放映直播等內容。
全天候360度沉浸式的體驗,在中國諸多戲劇節(jié)中并不常見。但在記者看來,觀眾沉浸于此,不僅在于戲多好看,更在于這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文化選擇。
很多人在網上分享自己的體驗:“白天聽對話晚上看戲,末了尋家酒吧喝酒”“走在街頭每個人討論的都是戲劇”。有個網友參加了4年。他說:“只要我還在江浙滬,就想年年繼續(xù)參加下去?!?/p>
在古鎮(zhèn)看戲,和志同道合者一起,開啟一場長達一周的戲劇狂歡,本身就是一件很愜意、很放松、很“烏托邦”的事,比去人山人海的旅游景點打卡好得多。
可以說,因為烏鎮(zhèn)戲劇節(jié),游客在烏鎮(zhèn)看到、感受到了文化和旅游的多樣性。
我們必須注意到,旅游景點將日益成為配角,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活動的背景。年輕人來烏鎮(zhèn)看戲,順便逛逛烏鎮(zhèn),這也是旅游景點轉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爭取年輕人的成功。反觀國內很多戲劇節(jié),有的叫好不叫座,有的為獲獎而演戲,內容形式陳舊,完全和年輕人脫節(jié),這也值得我們思考。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為什么有那么多年輕人愿意買賬?記者童笑雨中新網杭州10月29日電?年輕人對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的熱衷,九年如一日。前幾天,第九
2022-10-31 09:38
原標題:紀錄片《良渚》今晚央視開播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大型歷史文化類紀錄片《良渚》10月31日至11月3日每晚20:00在CCTV-9播出。上世紀八
2022-10-31 09:37
原標題:大火后迅速下架,劇方暫不追究責任(引題)阿姨版《甄嬛傳》牽扯出版權問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近日,退休阿姨演出的《甄嬛傳
2022-10-31 09:24
原標題:《曹雪芹》(引題)昆曲舞蹈“融合”演繹別樣“紅樓”(主題)李俐昆劇《紅樓夢》是北方昆曲劇院的巔峰之作,曾榮獲“文華大獎”并常
2022-10-30 22:46
原標題:2022北京公眾考古季正式啟動(主題)活動為期兩個月將開展6個板塊24項活動(副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崔毅飛2022年是《保護世界文化
2022-10-30 15:25
原標題:曾是電影《地道戰(zhàn)》取景地,400歲雙營城堡啟動搶險加固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瑤400多年歷史的雙營城堡,是延慶區(qū)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
2022-10-30 15:45
原標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百部經典》已出版60部北京晚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國家圖書館舉辦天才的時代系列:此心光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周
2022-10-30 15:47
原標題:京郊四村擬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北京晚報訊(記者鹿楊)住建部近日發(fā)布《關于擬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村落名單的公示》,擬將全
2022-10-30 15:33
原標題:暌違十年推出長篇小說新作(引題)楊爭光戰(zhàn)勝疾病重新擁抱文學(主題)北京晚報記者路艷霞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期推出楊爭光的最新長篇小
2022-10-30 15:25
【藝評】原標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止于廣場舞羅筱曉最近,“老年版”《甄嬛傳》視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拋開涉及版權問題的爭議,筆者從另一
2022-10-30 09:46
原標題:《山水詩箋》研討會在池州舉辦中工網訊近日,青年詩人方嚴的詩集《山水詩箋》研討會在其家鄉(xiāng)安徽省池州市博物館舉辦。來自北京、上海
2022-10-30 09:36
原標題:不出廠區(qū)可享“文化盛宴”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高寧)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以下簡稱“經開區(qū)”)青年公寓
2022-10-30 09:28
原標題:一把20歲的茶壺王國梁我家有一把20歲的茶壺,是我結婚時買的。這種茶壺很普遍,20年前差不多家家都有,我甚至在電視劇中看到了它,可
2022-10-30 06:42
原標題:記憶里的拖拉機楊志學拖拉機已經開進我記憶的深處需要努力搜索才能把一些碎了的圖片拼起農家小院是敞開的一臺小四輪可以直接開進去小
2022-10-30 06:36
原標題:《山水·卷》(局部)仇英[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畫家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吳縣(今蘇州
2022-10-30 06:31
【視線】原標題:挖掘詩畫合璧樣態(tài)引領詩畫鑒賞風潮潘佼佼自秋日起,一股詩畫鑒賞風潮開始流行,其源頭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jié)
2022-10-30 06:32
原標題:經典影視音樂與京劇“表演唱”碰撞出火花(引題)《京韻紅樓》讓觀眾由戲入夢(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2022-10-30 05:45
原標題:清水河蝦王張應近幾個月,常做一道菜,清水河蝦。據說河蝦補鈣,有助于小孩子長個子,便買給我兩歲多的孫女寶貝吃。河蝦最簡單吃法是
2022-10-30 05:30
原標題:楓葉紅了晏晴深秋的陽光暖暖的,一抬頭,竟發(fā)現漫山的紅葉在舞動,深深淺淺的紅,若明若暗的黃,色彩濃烈絢麗,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
2022-10-30 05:36
原標題:晨光郭宗忠不到五點下樓,晨光已經鋪滿了天空,下弦月高高的,在高遠的空中錚亮。這樣的晨光屬于早行者,沒有云,秋日的微風微涼,鳥
2022-10-30 05:25
原標題:向一塊肥肉致敬李曉一塊塊肥肉,在遠逝的歲月里閃閃發(fā)亮,也寄托著我對過去歲月的深情。去年秋天,有兩個愛吃肥肉的人遠行去了。一個
2022-10-30 05:29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1期)總把新桃換舊符吉林孫德民再書輝煌浙江王祖和變遷北京蘇凝碰瓷兒山東張運河家鄉(xiāng)美內蒙古李建軍奪下瀘定橋,才有
2022-10-29 15:49
原標題:我國第一座漢代墓葬博物館——(引題)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原址改建(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曹政豐臺區(qū)郭公莊,神秘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
2022-10-29 15:41
原標題:大柵欄胡同里上演光影季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預熱2022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第一場線下活動——大柵欄分會場第一屆光影季,在西城
2022-10-29 15:46
原標題:趙炎、馮鞏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并向社會公示七天(引題)趙炎:努力將相聲藝術理論化(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據國家廣播電視總
2022-10-29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