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茄子视频免费_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精品亚洲专区_日本高清Av不卡一区二区_国产最火爆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网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觀天下!朱熹??钡捻n愈作品成為后世底本

時間:2022-09-26 09:38:28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匯聚兩位先賢的學術(shù)成就——(引題)?

朱熹校勘的韓愈作品成為后世底本(主題)


(資料圖)

遼寧日報記者 郭 平

提要

遼寧省圖書館珍藏的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我國傳世古籍中的頂級國寶。古籍的目錄末印有牌記“紹定癸巳臨江軍學刻本”,表明古籍刊刻于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傳世近800年的古籍字跡清晰,校對精嚴,印刷精良,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和版本價值。更重要的是,這部古籍匯聚了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和南宋理學家朱熹兩位先賢的學術(shù)成就,尤其是朱熹的校勘為后世韓愈研究提供了底本(即??彼罁?jù)的本子)。

壹 散失的一冊在國家圖書館

提到館藏的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劉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省圖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目錄末印有牌記“紹定癸巳臨江軍學刻本”?!敖B定癸巳”指的是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年)?!芭R江軍”為宋代地名,其范圍為今江西省新余市、新干縣和樟樹市。在宋代,臨江軍學是高于縣學的州府一級地方官學。這部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便是宋代臨江軍學這所官辦學校刻印的學習教材。

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分成文集、外集、遺文3部分,是以韓愈學生李漢整理的韓愈作品為基礎(chǔ)的韓愈作品全集,包括古文、詩作以及表文等作品。其中文集40卷,外集10卷,全書分裝于4個錦盒中,總共32冊。

這部古籍每頁書的版框內(nèi)半頁豎排7列,每列大字15個,小字則排成雙列,每列字排列整齊,字體采用工整的柳體楷書。字號相較同期或后世同類古籍都要大些,因而具有非常醒目的閱讀效果。

這部書曾多次在重要展覽中出場。不僅與同時期古籍相比,即使與遠遠晚于其刊刻年代的古籍相比,這部書清晰的大字印刷、光潔的紙張仍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劉冰說,除字號外,宋代人印制這部書籍的用墨也非??季浚蚨鴼v時近800年,書面的墨色依然清晰如新。紙張原料采用了楮樹皮和麻,不僅色白而厚,兩面光潔,而且不易發(fā)生霉蛀。

多位古籍鑒藏專家鑒別,都認為這部書是宋代官刻書籍中的上乘之作,為我國存世古籍中的頂級國寶。2008年,這部書毫無疑義地入選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劉冰稱其為“宋代軍學本冠冕之作”。

這部古籍在清代中期入藏清內(nèi)府。清朝滅亡時,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名義將其私帶出宮,并一路攜持到長春偽皇宮。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這部古籍入藏遼寧省圖書館。在戰(zhàn)亂中,古籍中的一冊與主體失散,幸運的是,這冊古籍幾經(jīng)波折最終入藏國家圖書館。

最近,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舉辦的“妙手傳天祿 丹心鑒古今——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瑯’修復(fù)項目成果展”中,從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主體中散失的那一冊也在展出。

劉冰說:“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他存世殘卷合起來不足十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本古籍與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那一冊合成完璧則是傳世孤本、全本,具有極高的文獻和版本價值。”

貳 朱熹??钡摹恶R說》成經(jīng)典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書名中包含兩位古代先賢的名字?!爸煳墓笔侵祆涞闹u號,他是我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世稱“朱文公”。“昌黎”是韓愈的世稱,他是我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劉冰說:“《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的大字部分為韓愈文集,小字部分則是朱熹晚年完成的著作《昌黎先生集考異》?!币虼?,這部古籍實際上匯聚了我國兩位古代先賢的學術(shù)成就。

韓愈生活在唐朝中期,初唐盛世猶在人們的記憶中,然而當時唐王朝藩鎮(zhèn)割據(jù),國家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政令統(tǒng)一令他深感憂慮,他針對當時文壇彌漫著的六朝時期浮靡風氣,詩文創(chuàng)作追求辭藻華麗、注重形式技巧、缺乏實質(zhì)內(nèi)容的現(xiàn)象,積極倡導(dǎo)“古文運動”,文字上“言之有物”,思想上恢復(fù)正統(tǒng),對唐宋時期思想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南宋時期的南北對峙、時刻受北方威脅、正統(tǒng)觀念受到困擾的境況與韓愈所處時代極為相似,這種社會現(xiàn)實也促成了韓愈在宋代受到歡迎,如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評價說:“韓退之之在宋代,可謂千秋萬代,名不寂寞矣?!?/p>

正是韓愈在宋代的重要影響,當時即有“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韓”的說法。從北宋文學家柳開起始,輩有學者研究、校正韓愈作品,版本眾多。南宋以后,版本更多,異本紛出。南宋藏書家與??奔曳结虑渥隽舜罅康男U籍惞ぷ?,并且還參考了17個碑本完成了《韓集舉正》,于1189年刊刻發(fā)行。

一直重視韓愈思想、文化影響的朱熹,在晚年時注意到了韓愈文集存在“千差萬別”。從南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開始,他在《韓集舉正》征引唐宋時期韓愈文獻90余種,出校異文上萬條的基礎(chǔ)上,完成了《昌黎先生集考異》,這部著作一經(jīng)問世便廣為流傳,在以后800余年一直被視為韓愈研究的底本。

朱熹在序言中闡述對后世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書籍??彼枷?,大意是說,對于校勘所采用的版本,應(yīng)該先備齊眾本,擇善而從,既不曲從一本,也不盲從“名本”;對于??彼褂玫囊罁?jù),既可以是“文勢”“義理”,也可以是“它書之可驗證者”,并不拘泥于某一條。他提出的這些通則影響深遠。

例如,為人們所熟知的《馬說》最后一句:“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良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邪!”朱熹注意到“其真無馬邪?”一句在當時的眾多版本中都寫作“其真無良馬邪?”他根據(jù)句式、義理特點,去掉“良”字,使文章讀起來更加氣勢飽滿。而當時的其他版本則根本沒有“其真無馬邪”這五個字。傳世的《馬說》經(jīng)朱熹校勘更加富有感染力。

后世研究者普遍認為,朱熹的??边M一步推動了韓愈的哲學、文學成就走向民間。

叁 韓愈的經(jīng)歷文徵明感同身受

劉冰說:“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自明以后流傳有序,從鑒藏印來看,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是較早的收藏者?!?/p>

經(jīng)專家鑒別,文徵明在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上留下了“梅溪精舍”“玉蘭堂”“江左”“翠竹齋”等鑒藏印文。

文徵明是我國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鑒藏家,他的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他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史料載,文徵明在自家庭院之中,種植海棠、梨花、菊花、牡丹等名花,然而最有特色的當數(shù)玉蘭花,院中筑的藏書樓因此命名為玉蘭堂。文徵明在《大川遺稿序》中說,自己從18歲起就開始懸金購書。

文徵明的藏書沒有留下書目,有關(guān)資料顯示,隨家族衰敗,從明萬歷年間,文氏藏書開始散亡,至清光緒間基本散盡,流入諸藏書家手中。據(jù)清代《天祿琳瑯書目》及《續(xù)編》等公私書目著錄,文氏舊藏善本中宋刻本有31種、元刻本有11種。

當然作為一代文人,文徵明藏書更主要的目的是使用,如他所言“倡為古文辭”“探奇摘異”。人們注意到,文徵明傳世的書法作品中有一幅小楷作品現(xiàn)藏于天津博物館,小楷的內(nèi)容就是抄錄的韓愈作品《送李愿歸盤谷序》,省圖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也收錄了此文。

從貞元二年(786年)18歲到京師,直到貞元十八年(802年)34歲才被授予“四門博士”,在這十幾年中,韓愈的仕途一直不順利。他4次參加考試,直到貞元八年(792年)才登進士第。以后連續(xù)3次參加吏部考試,均未中選,因此沒有被授予官職。《送李愿歸盤谷序》創(chuàng)作于貞元十七年(801年),因仕途艱難,韓愈心情沉重,借寫這篇臨別贈言來吐露他的抑郁心情,通過對李愿歸隱盤谷的議論表達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與韓愈相比,文徵明的仕途更是坎坷,他生平9次鄉(xiāng)試未中,53歲時經(jīng)人舉薦以貢生身份入京,被授予翰林院待詔的職位,然而做官3年多便辭官返鄉(xiāng)。

抄錄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時,文徵明已經(jīng)84歲高齡,遲暮之年的他或許不再憂憤,已經(jīng)真正體會了韓愈文中描繪的“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那樣歸隱山林的美好。

新視角

《全唐詩》中韓愈的詩作 來自這部古籍

郭 平

省圖藏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的收藏者眾多,其中就有明末清初藏書家、版本學家、??奔壹菊褚?。歷史研究表明,與文徵明一樣,雖然鐘愛藏書,季振宜收藏大量古籍也是著眼于運用,他耗時近10年編撰了《全唐詩》。

季振宜,字詵兮,號滄葦,明末清初泰興縣季家市(今江蘇省靖江市季市鎮(zhèn))人,清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官至浙江道御史,后辭官歸鄉(xiāng)。

因為家資豐厚,季家藏書在當時便名揚天下。季氏家學淵源深厚,原本藏書就不少,其父季寓庸曾經(jīng)花十萬金買進書畫,季振宜平生更是不遺余力地各地搜求。季家所藏古籍有宋版、元版及抄本100多種、2.7萬卷(本),還將所藏宋版書編錄成《延令宋版書目》(又名《季滄葦書目》)。

依靠家中豐富的藏書,季振宜開始整理唐詩。從康熙三年(1664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全唐詩》告成。這部詩集共717卷160冊,收入1859名作者的42931首詩。因為經(jīng)朱熹??钡臅莻魇理n愈作品的公認底本,《全唐詩》從336卷到345卷共十卷收錄了數(shù)百首韓愈的詩,這些詩出自《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這部《全唐詩》編好之后,44歲(一說45歲)的季振宜突然病逝,付出十年心血的匯編《全唐詩》很快換了主人。匯編《全唐詩》有3個版本,簡稱為原稿本、謄清本和重抄本。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期間,將編修《全唐詩》的任務(wù)交給江寧織造曹寅,并將內(nèi)府所藏的謄清本《全唐詩》發(fā)下,作為校刊底本,此書現(xiàn)收藏于國家圖書館。僅用了一年時間就編成刻印,這便是《御定全唐詩》,只不過序文所述編修過程只字未提季振宜。

據(jù)介紹,當年曹寅完成《御定全唐詩》后,沒有將季振宜的謄清本送還內(nèi)府,而是重抄一部呈進,這就是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季振宜《全唐詩》重抄本。清亡后,民國時期藏書家陶湘整理故宮圖書時發(fā)現(xiàn)重抄本,收錄《故宮殿本書庫現(xiàn)存目》,這部《全唐詩》才漸露面目。

小講堂

什么是宋代官刻本

雕版印刷術(shù)歷經(jīng)唐、五代,到宋代取得了空前發(fā)展,出現(xiàn)了官刻、私刻和民間刻三大刻書系統(tǒng)。

官刻本就是指由宋王朝的各級政府機構(gòu)所刻的書。宋時的官府刻書有中央和地方的分別,多不是專門的機構(gòu),但是普遍使用公款來刻書。

在中央以國子監(jiān)刻書為代表,國子監(jiān)在宋代作為最高教育機構(gòu),除了行使教育職能,還兼事刻書,同時,中央一級的秘書監(jiān)、司天監(jiān)等機構(gòu)也參與了刻書。

宋代地方上以各路使司和公使庫刻書為主,其中公使庫類似于古代的驛站,主要任務(wù)是接待過往官員,經(jīng)費由國家撥付,但是由于官員閑暇時間較多,為其大量刻書提供了方便。

宋代官府刻書由于具有??闭J真,紙墨精良,價格便宜,多請名人制板、印刷等優(yōu)點,在當時備受青睞。

標簽: 昌黎先生集 國家圖書館 送李愿歸盤谷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