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獎項會讓純文學‘破圈’,走向大眾”(主題)
──訪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東西(副題)
日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5部長篇小說獲獎。其中,廣西民族大學教授、作家東西的長篇小說《回響》獲此殊榮。近日,記者采訪了東西。
【資料圖】
在“難以推進”和“拼命前進”間反復跳躍
“60后”作家東西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新生代作家的代表。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時,東西是從手機推送的新聞得知《回響》獲獎,“首先是高興,其次是感謝評委對我30多年創(chuàng)作的鼓勵。這次獲獎,是評委對新生代作家創(chuàng)作追求的一種肯定?!?/p>
在5部獲獎作品中,《回響》是以推理方式寫日常生活的心理現(xiàn)實主義小說,題材相對比較獨特。東西說:“這也體現(xiàn)了茅獎評獎的標準,注重作品的藝術價值,鼓勵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鼓勵探索和創(chuàng)新?!?/p>
“《回響》是我嫁接類型文學和純文學的一種嘗試,任何一個寫作者的天然追求,就是在穩(wěn)定寫作的同時還希望有所突破或者創(chuàng)新。純文學的讀者群相對較小,作為創(chuàng)作者,首先要吸引讀者閱讀,我就想到了推理嫁接心理的方式?!睎|西坦言,這種嘗試是需要勇氣的,當時的寫作狀態(tài)在“卡夫卡式的難以推進”與“巴爾扎克式的拼命前進”之間反復跳躍,光小說開頭,就寫了一年多,從2017年初春一直寫到2019年夏末,“還好,這次嘗試的反饋還不錯?!?/p>
在東西看來,“寫作最愉快的就是對未知的探索。接下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我可能探索的膽子更大一些,想象力更飛揚一些,挑戰(zhàn)走得更遠一些?!?/p>
寫作者是一個提問者,疑問越多,靈感就越多
25年前,32歲的東西就以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摘得了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說起對獎項的態(tài)度,他告訴記者:“1998年得魯迅文學獎的時候,我還年輕,當時覺得寫作很重要,對獲獎和獎項是沒有什么感覺的?!比缃裾妹┒芪膶W獎,他坦言:“對一個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堅持者來說,文學獎項除了是一種肯定和精神鼓勵,也是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種加持,獎項會讓純文學‘破圈’,走向大眾?!?/p>
已經摘得了中國中篇、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會不會有壓力?東西表示:“得獎也是一種鞭策,不能因為得了獎,創(chuàng)作就松懈,得獎的時候高興一陣子就好了,但也不用當成負擔,寫作的時候要忘掉這些,百分百地投入。寫作者是一個提問者,有時候像一個天真的孩童,對這個世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對這個世界的疑問越多,靈感就越多,所以寫作者每時每刻都要跟世界保持一種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保持好奇心。”
東西從小就夢想成為作家,長期的大量閱讀、思考和生活中的體驗、見聞,都是他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寫了這么多年,其間難免有疲勞感,“甚至在寫作過程中也懷疑過寫作的意義?!睎|西說,抵抗這種疲勞感和懷疑的,正是創(chuàng)作中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的各種新發(fā)現(xiàn),“每一次寫作都是一個學習、洗禮的過程,對人性、人生,對現(xiàn)實、歷史,你不斷有新的角度和新的發(fā)掘,而這些就會讓你不停地探索下去、寫下去。有時候寫作就像是在這個世上尋找知己,當你的作品被閱讀,當你遇到與你共鳴的讀者,文學所有的意義就都呈現(xiàn)出來了。”東西說,創(chuàng)作《回響》帶給自己最大的改變是,“我把人物心靈打開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被打開了,會變得更廣闊、更寬容,對人性的幽微也有了更深的認識?!?/p>
有理想的作家,不會為了商業(yè)性犧牲藝術性
今年3月,馮小剛執(zhí)導的懸疑劇《回響》成為愛奇藝迷霧劇場熱播榜冠軍。這部豐富了懸疑劇種類的熱劇,正是由東西改編。他透露,當初自己的小說是責編通過朋友轉給馮小剛的,馮導認為故事很高級,也很喜歡其中的對白,于是有了同名劇。
東西的小說《耳光響亮》《沒有語言的生活》《回響》等都曾被成功影視化。他表示:“寫劇本和寫小說是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模式,寫劇本你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劇組里所有人,無論是制片、導演、演員,還是美工等,都可以給你提修改意見。早期做編劇時,會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和感覺受到了干擾。不過隨著寫作的成熟,就可以在兩種創(chuàng)作模式中切換自如了。有理想的作家,不會為了商業(yè)性而犧牲藝術性?!保ㄓ浾?仇宇浩)
標簽:
上一篇:民間文學寶庫取之不竭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獎項會讓純文學‘破圈’,走向大眾”(主題)──訪第十一屆
2023-08-22 09:00
講述原標題:《灶王傳奇》呈現(xiàn)小人物世界觀(引題)民間文學寶庫取之不
2023-08-22 09:00
眾議原標題:暑期檔票房為何創(chuàng)紀錄國家電影局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截至8月18
2023-08-22 09:04
原標題:九嶷山下孩子們的鄉(xiāng)村藝術節(jié)8月19日,孩子們在晚餐后蕩秋千玩
2023-08-22 08:00
原標題:七夕小知識:為何流行吃“巧果”?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上
2023-08-22 08:00
原標題:電影《念念相忘》天津路演進校園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由劉雨
2023-08-22 08:04
原標題:周華健時隔七年來京再開唱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因演唱《刀劍
2023-08-22 08:05
原標題:口碑每況愈下網絡評分呈斷崖式下跌(引題)《好聲音》為何難覓
2023-08-22 05:59
原標題:鄭州鄭東新區(qū)白沙鎮(zhèn):小書屋發(fā)揮大作用全民閱讀引領新風尚人民
2023-08-22 06:01
原標題:嘉峪關長城,蘊含了古今的這些智慧河西走廊現(xiàn)存漢長城1400多公
2023-08-21 23:01
原標題:科技助力考古,勾勒生動歷史細節(jié)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如今,
2023-08-21 14:59
原標題:河北隆堯:(引題)柏人城遺址開始第四次考古發(fā)掘(主題)光明
2023-08-21 15:03
原標題:一戲繪千載飄飄傳四海圖為侗族“行歌坐月”習俗展示現(xiàn)場??萍?/p>
2023-08-21 14:57
原標題:歷史文化也能接地氣(主題)名家們在南國書香節(jié)現(xiàn)場開講讓觀眾
2023-08-21 13:54
原標題:青年導演李旭處女作《傍晚向日葵》,詩意化呈現(xiàn)生命最后的時光
2023-08-21 14:03
原標題:中國古代建筑:貫越古今的營造智慧【科技文明探源】實習記者沈
2023-08-21 14:06
原標題:云南華坪芒果文化節(jié)載歌載舞迎客來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黎浩
2023-08-21 14:04
原標題:赤壁大湖咀遺址新發(fā)現(xiàn)先秦冶金遺物科技日報訊(記者吳純新)近
2023-08-21 14:03
原標題:體驗手作樂趣感受東方浪漫(引題)市屬公園推出37項游園活動迎
2023-08-21 10:55
原標題:六小齡童: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2023-08-21 10:52
原標題:電影導演徐浩峰回歸話劇舞臺執(zhí)導《搭手飛人》(引題)借武行故
2023-08-21 10:53
原標題:暑期檔票房刷新紀錄截至8月18日年度票房突破400億大關(引題)
2023-08-21 09:55
原標題:《意外人生》吳鎮(zhèn)宇任素汐合作演情侶由新銳青年導演左志國編劇
2023-08-21 08:56
原標題:北京出版集團兩千余種出版物亮相上海書展(引題)新晉茅獎作品
2023-08-21 09:04
原標題:時隔三年,西藏昌都迎來第九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jié)中新網昌都8
2023-08-21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