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國寶“白馬作”毛筆:印證漢代文職官吏“簪筆”習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羅海韻
漢字書法藝術,是東方文化園囿中的一叢奇葩,它把線條所能顯示出來的動態(tài)美感和意念境界揮灑到極致。漢字書法的無窮魅力,首先來自漢字獨特的形體結構,決定性因素還在于書寫者的文化修養(yǎng)、精神氣質和表現(xiàn)技巧。而毛筆的發(fā)明,是我們祖先對文化事業(yè)的一大貢獻,沒有毛筆便沒有漢字書法藝術,二者相輔相成,彼此傾注了無限生命力。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漢字書寫方式孕育了篆、隸、楷、行、草等書體,每種書體各有其風骨妍態(tài),這就擴大了書法的表現(xiàn)幅度,為毛筆的紙上馳騁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
成都博物館“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上,有一件“國寶級”文物,展示了中華文明的賡續(xù)發(fā)展。這件從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現(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的“白馬作”毛筆,是制作最精良、保存最完整,聞名于海內外的一支毛筆,人們公認它是我國毛筆的代表性作品。此筆通長23.5厘米,正是漢制長度單位的一尺,與王充《論衡》所言“一尺之筆”的長度相合。為何這支毛筆的筆桿后端尖頭削尖?甘肅省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劉光煜對此進行了解讀。
制作精良
與現(xiàn)代毛筆相差不大
“白馬作”毛筆桿長21.9厘米,竹制,精細勻正,中空,淺褐色。筆桿中下部陰刻隸書“白馬作”三字,刀法工秀整齊。漢代仍保留著“物勒工名”的手工業(yè)傳統(tǒng),“白馬”當為制作此筆的工匠名字。劉光煜介紹,“目前沒有其他文物刻有‘白馬’,現(xiàn)存古籍文獻中也沒有關于‘白馬’的記載,因為中國史書記載王侯將相較多,記載工匠的比較少。我們在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其他毛筆,上面也刻著一些工匠的名字,但是刻有‘白馬’的只有這一件?!?/p>
作為漢代毛筆的代表作,這支毛筆和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毛筆有何不同呢?劉光煜認為,“白馬作”毛筆已經與現(xiàn)在的毛筆相差不大,這支毛筆的筆頭外覆黃褐色軟毛,筆芯及鋒用紫黑色硬毛,剛柔并濟,富有彈性,已經具備了古人對一支好筆所要求的“尖、齊、圓、健”四個條件,即所謂“筆之四德”,很適宜于在竹、木質地的簡牘上書寫。“這支筆的桿長是21.9厘米,筆頭長1.6厘米,通長是23.5厘米,這正是漢制長度單位的一尺,剛好與《論衡》所謂‘一尺之筆’相吻合。”劉光煜認為,這說明當時的毛筆制作已經有成熟嚴格的規(guī)范。
過去,有人認為,毛筆是秦代名將蒙恬創(chuàng)制的,如今已證實這個說法不成立。因為大量事實表明,遠在蒙恬以前很久,毛筆即被廣泛使用。劉光煜說,“新石器時代的先民繪制彩陶,使用什么工具,現(xiàn)在尚無定論,但是從彩陶的紋樣和彩繪筆畫特征推測,當時的人們已經在使用毛筆。比如說,畫流線型的線條需要用尖峰細筆,畫寬帶紋就要用寬扁的筆。在一些彩陶上,用凝練的長線條畫花紋,需要用含水量大的長峰硬毫筆畫成?!彼J為,黃河流域的先民較早地制作出性能優(yōu)良的毛筆,并出色地掌握了運用毛筆的技巧,這對以后中國以尖峰毛筆為主的書寫和繪畫有決定性意義。
劉光煜介紹,商代盛行用龜甲和獸骨進行占卜,其占卜記錄通??淘诩坠巧?,刻前需要先用朱或黑在甲骨上書寫,然后依筆跡用刀。從殘留的尚未契刻的文字筆畫觀察,可知當時已使用毛筆無疑。劉光煜說,目前所見最早的毛筆是在戰(zhàn)國時期,筆桿用竹制作,筆頭用的是兔箭毛,制作方法是把竹竿端部劈開,將理順的毛束夾在其中,然后用線纏繞,再涂以漆。
后端削細
便于插入發(fā)中或冠上
談到“白馬作”毛筆,劉光煜認為,這支筆尤為特別的地方在于筆桿后端尖頭削細,“漢代官員常將未蘸過墨,或用后洗凈的毛筆尾端,橫插入發(fā)中或冠上,以便隨時取用,俗稱‘簪白筆’。簪筆的習俗流傳已久,以后逐漸形成一種用簪筆代士的規(guī)制?!?/p>
《正義》曰:“簪筆,謂以毛裝簪頭,長五寸,插在冠前,謂之為筆,言插筆備禮也。”《正義》所言,已經不是實用之筆,而純?yōu)橐环N裝飾物了,“白馬作”毛筆尾端削為鈍尖,顯然是為了便于簪插,并且出土時的位置,正在墓主人頭部之左側,表明入殮時筆即簪頭上。這可作為漢代文職官吏“簪筆”之制的印證。
竹制文物很難保存,這支竹制毛筆如何得以保存2000多年直至出土?劉光煜回答:“這和甘肅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有關。磨嘴子漢墓氣候干燥,又有沙質的土,非常適合木制文物的保存。我們從里面發(fā)掘了很多珍貴文物,包括幾件國寶級文物。甘肅省博物館也是漢代木質文物保存最多的博物館?!?/p>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寶“白馬作”毛筆:印證漢代文職官吏“簪筆”習俗華西都市報
2023-06-28 10:49
原標題: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數(shù)字文明尼山對話呈現(xiàn)中華文化大餐6月27日,在
2023-06-28 10:40
原標題:西周銅器“史墻盤”:284個字講述家國歷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23-06-28 10:38
原標題:廣州考古發(fā)現(xiàn)商時期文化遺存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
2023-06-28 10:46
原標題:北京電影學院第三屆學院獎頒獎(主題)張藝謀、于冬、張嘉益、
2023-06-28 10:32
原標題:茅盾文學獎小說搬上京劇舞臺(主題)國家京劇院新創(chuàng)現(xiàn)代京劇《
2023-06-28 09:41
原標題:《鐘馗嫁妹》糅合話劇與京劇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日前,話劇
2023-06-28 09:54
原標題:近40部中外影片鏖戰(zhàn)暑期檔(主題)電影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觀影高
2023-06-28 09:36
原標題:相聚天津見證美妙夜晚(主題)──2023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
2023-06-28 09:56
原標題:土家山鄉(xiāng)的農民畫室光明日報記者張國圣李宏早上8點多鐘,曾云
2023-06-28 09:36
原標題:中華書局“康雍乾”傳記再版北京晚報訊(記者路艷霞)中華書局
2023-06-27 16:49
原標題:61天呈現(xiàn)76場演出主辦12個主題夏令營(引題)?“打開藝術之門
2023-06-27 16:55
原標題:《瘋狂元素城》:想象力“蒸發(fā)”,無厘頭的愛情皮克斯動畫新作
2023-06-27 16:38
原標題:“好聲音”官宣導師全新陣容今晚報訊(記者高爽)2023年《中國
2023-06-27 16:33
原標題:天津取景拍攝城市煙火氣倍感親切(引題)?電視劇《熟年》呈現(xiàn)
2023-06-27 16:34
原標題:魯獎得主夏堅勇歷時十余載大成之作“宋史三部曲”推出工人日報
2023-06-27 15:47
原標題:國博舉辦新疆歷史文物展(引題)?生動呈現(xiàn)文化交融的壯麗史詩
2023-06-27 15:39
原標題:2023第二屆黃河流域戲曲演出季入選名單公布中國文化報訊(記者
2023-06-27 14:45
原標題:工業(yè)情感勵志劇《淬火丹心》廣東衛(wèi)視熱播(引題)?取材武鋼,
2023-06-27 14:41
原標題:河南考古又有新發(fā)現(xiàn):精美壁畫墓現(xiàn)身鄭州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
2023-06-27 14:48
原標題:舞劇《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演致敬排雷英雄杜富國又到一年畢業(yè)季
2023-06-27 14:39
近日,一部取材于我國特種設備領域的長篇報告文學《特立篤行》由中國標
2023-06-27 14:41
原標題:千余作品參賽“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短視頻大賽在京頒獎中新
2023-06-27 13:44
原標題:“2023第四屆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季”將辦光明日報北京6月26日
2023-06-27 10:42
原標題:山西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水井遺存實證2400年前筑井技術日前,山西省考古研
2023-06-27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