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特寫:相隔千年萬里 互鑒文明之美(主題)
【資料圖】
——記中洪聯(lián)合開展瑪雅遺址考古(副題)
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8N-11號貴族院落遺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李新偉(左)與洪方負責人拉莫斯交談。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新華社洪都拉斯科潘6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陳昊佺 吳昊
握手擁抱,李新偉和拉莫斯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熱帶叢林中久別重逢。穿過滿是青苔的灰色石墻,仿佛做客千年前在此的瑪雅人家。
李新偉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拉莫斯是該項目洪方負責人。2015年,他們帶領(lǐng)聯(lián)合考古隊,開始在科潘瑪雅遺址8N-11號貴族院落遺址展開工作。
科潘遺址位于洪都拉斯西北部,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遺址之一,198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開展聯(lián)合考古工作4年多來,一件件精美的陶器、玉器、雕塑抖落千年塵土,在中洪兩國考古學家手中重見天日。
在科潘遺址入口陳列廳中央立著一尊精巧的龍頭雕像,高昂的圓頭鼻子和卷曲的嘴邊龍須看著與“中國龍”很像,雕像旁的介紹牌上寫著這對中洪考古搭檔的名字。
作為從小接觸“龍文化”的中國人,李新偉對在大洋彼岸偶遇千年前的“瑪雅龍”感到很激動。“當時我們遇到一條蛇,把蛇趕走后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龍頭像。”李新偉對發(fā)掘當日的細節(jié)記憶猶新。
拉莫斯長期從事瑪雅考古,但對他而言,這個新發(fā)現(xiàn)也格外稀奇?!斑@個龍頭雕像活靈活現(xiàn),有助于我們理解瑪雅宗教。”
李新偉告訴記者,與中國相似,龍在瑪雅文明中也與降水有關(guān),是中美洲的重要神明。此外,從天地人的世界觀到對翡翠玉器的喜愛,中華文明與瑪雅文明有著更普遍的共性。
科潘遺址旁有一座國際考古隊倉庫,一排排高聳木架上堆滿石雕,凝聚著各國考古學家多年心血。
在李新偉看來,研究中華文明必須立足國際視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爸袊拿饔^并非比較誰更優(yōu)秀,而是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p>
拉莫斯認為,中國文明理念與科潘遺址國際考古合作模式不謀而合。擁有不同經(jīng)歷與背景的考古學家匯聚科潘工作,能為瑪雅文明帶來新的解讀角度。
作為科潘遺址的管理者,洪都拉斯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西部地區(qū)代表薩爾瓦多·馬丁內(nèi)斯也認為,中國考古學家可以為本地學者理解瑪雅文明提供新觀點和視角。“歷史文化交流能把我們更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起,教我們從世界角度理解本國文明?!?/p>
李新偉曾參加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作為中華文明研究“老手”,他坦言自己在瑪雅考古方面是“初學者”。
李新偉從洪方考古學家那里了解到隧道發(fā)掘法,當?shù)卣怯眠@種方法探索瑪雅遺址中被層層掩埋的千年秘密。中國考古學家也帶來無人機航拍、三維測繪等先進技術(shù),應(yīng)用中國考古學地層分析經(jīng)驗,提高現(xiàn)場考古工作效率。
“我們來自不同文明,用不同考古方式,但終能達成一致?!崩拐f,“說到底,洪中人民都有共同愿望,那就是保護人類文明遺產(chǎn)。”
3月26日,中國與洪都拉斯政府簽署建交公報。在中洪考古學家看來,兩國將在遺產(chǎn)保護合作方面迎來新篇章。
馬丁內(nèi)斯表示,洪中考古合作早已取得眾多成果,兩國建交和高層往來更帶來新希望?!爸袊脊沤?jīng)驗豐富、技術(shù)先進,我們對雙邊考古合作充滿期待?!?/p>
拉莫斯表示,希望借助中國經(jīng)驗和技術(shù),處理好在遺址保護和旅游開發(fā)之間保持平衡這道“難題”。
中洪建交后,李新偉終于可以著手實現(xiàn)一個長久心愿:在國內(nèi)舉辦考古成果展,把倉庫里琳瑯滿目的瑪雅珍寶展示給中國民眾。
“希望瑪雅文物讓中國人既能感知到另一種文明之美,也能體會自身文明之美,感受到文明交流互鑒的美好?!彼f。
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8N-11號貴族院落遺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李新偉(左)與洪方負責人拉莫斯交談。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中洪聯(lián)合考古隊辦公室,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項目中方負責人李新偉(左)與洪方負責人拉莫斯交談。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這是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國際考古隊倉庫內(nèi)拍攝的陶器文物。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這是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國際考古隊倉庫內(nèi)拍攝的陶器文物。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這是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國際考古隊倉庫內(nèi)拍攝的由中洪聯(lián)合考古隊發(fā)掘出的陶器文物。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這是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國際考古隊倉庫內(nèi)拍攝的由聯(lián)合考古隊發(fā)掘出的玉器。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這是6月8日拍攝的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國際考古隊倉庫。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6月8日,在洪都拉斯科潘遺址入口陳列廳,洪都拉斯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西部地區(qū)代表薩爾瓦多·馬丁內(nèi)斯介紹聯(lián)合考古隊發(fā)現(xiàn)的龍頭雕像。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標簽:
上一篇: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環(huán)球看熱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特寫:相隔千年萬里互鑒文明之美(主題)——記中洪聯(lián)合開展瑪
2023-06-16 09:47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xiàn)場,參
2023-06-16 09:53
原標題:香港舉辦保育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聚焦歷史建筑蛻變與重生新華社香港6
2023-06-16 05:47
原標題: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拍攝的第29屆北京國際圖
2023-06-16 05:50
原標題:古戲樓里起琴聲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窗外月明星稀,室內(nèi)琴
2023-06-15 22:47
原標題: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丨品宋韻最杭州游客在參觀南宋德壽宮遺
2023-06-15 22:54
原標題: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丨南京:賡續(xù)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南
2023-06-15 19:54
原標題:瑞士舞蹈團在滬上演《幸福的降落傘》6月13日,瑞士約書亞·蒙
2023-06-15 14:37
原標題:書韻之中“品”茶香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茶起源于中國,傳
2023-06-15 14:56
原標題:百余件古希臘和古羅馬文物亮相韓國首爾6月14日,人們在韓國首
2023-06-15 14:39
原標題:《人世間》《狂飆》《漫長的季節(jié)》大火后(引題)現(xiàn)實題材劇迎
2023-06-15 14:52
原標題:上影節(jié)主題論壇關(guān)注產(chǎn)業(yè)前沿(引題)中國科幻電影的核心是情感
2023-06-15 13:46
原標題:歌舞劇《遇見斯古拉》展現(xiàn)嘉絨藏族文化魅力6月13日,在四川省
2023-06-15 13:44
原標題:“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走完嬉笑人生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
2023-06-15 10:50
原標題:人藝新戲《晚安,媽媽》即將上演(主題)兩位女演員撐全場(副
2023-06-15 10:51
原標題:多地皮影戲班齊聚“中國皮影之鄉(xiāng)”:好戲又開場中新網(wǎng)蘭州6月1
2023-06-15 08:44
原標題:關(guān)于上海和上海人還有更多面的藝術(shù)呈現(xiàn)方式電影中的梅到底是一
2023-06-15 08:36
原標題:北京人藝打造女性題材話劇《晚安,媽媽》中新網(wǎng)北京6月14日電
2023-06-15 08:36
原標題:閩南小城漳州攜閩越遺存亮相上海帶來“山海之約”中新網(wǎng)上海6
2023-06-15 08:37
原標題:《全員加速中》全新改造后重回熒屏(引題)AI助力生存挑戰(zhàn)類綜
2023-06-15 08:46
原標題:大型海洋人文紀錄片|《走向深藍》第四集《藍色夢幻》海洋孕育
2023-06-15 07:43
原標題:《愛與尊嚴的時刻》:對話13位極具影響力的當代文學名家工人日
2023-06-14 22:45
原標題:激活青年潮流文化,《中國說唱巔峰對決2023》書寫華語說唱熱愛
2023-06-14 21:41
原標題:觀眾與舞者同臺(主題)瑞士約書亞·蒙登舞蹈團亮相(引題)解
2023-06-14 16:56
原標題:天津理工大學(引題)木雕博物館開館(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
2023-06-14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