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相約千米深藍 探秘海絲遺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第一階段考古調(diào)查紀實
11日清晨,隨著“探索一號”科考船抵達三亞,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第一階段考古調(diào)查工作宣告順利結(jié)束。
歷時20余天,21個潛次工作,一次沒有先例可循的考古調(diào)查。神秘的古代沉船,歷經(jīng)500多年等待后,與深海考古隊相約在萬頃碧波之下。
【資料圖】
開啟深??脊判缕?/p>
2023年5月20日,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
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中國文物工作者將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布放在海底。這標志著本次調(diào)查工作正式啟動,我國深??脊诺男缕掠纱碎_啟。
在結(jié)束當日的水下調(diào)查后,搭載著考古隊員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浮出海面(2023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重要時刻——
2022年10月23日上午,“深海勇士”號正在執(zhí)行第500潛次任務。母船駕駛室里,水聲通信系統(tǒng)忽然傳來潛航員發(fā)自海底的驚呼:“發(fā)現(xiàn)大片陶罐!”“數(shù)以萬計!”
近7個月后,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發(fā)布消息:
我國南海發(fā)現(xiàn)兩處明代沉船,分別被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和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時代比較明確。其中,一號沉船文物以陶瓷器為主,散落范圍達上萬平方米,推測數(shù)量超過十萬件;二號沉船則發(fā)現(xiàn)大量原木。
這是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內(nèi)部(2022年10月攝)。新華社發(fā)
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說:“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fā)、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mào)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p>
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由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3家單位聯(lián)合組成深??脊抨牐?階段進行考古調(diào)查工作。
被布放在一號沉船核心堆積區(qū)西南角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成為考古記錄發(fā)掘的基準。
這是在沉船遺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2023年5月20日攝)。新華社發(fā)
這項調(diào)查令人神往——
乘坐著載人潛水器,下至常規(guī)潛水無法達到的深度調(diào)查、記錄、研究遺址,提取文物和樣品,親眼目睹如山般堆積的陶瓷器……深海沉船,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會。
這項調(diào)查背后是規(guī)范與細致——
出水文物在哪里清洗、如何運送、誰負責保管,下潛作業(yè)時攜帶哪種型號的相機進行記錄較為合適,是否有足夠的硬盤進行資料存儲與備份,隊員們工作日記的格式,甚至出水文物和樣品采取什么方式進行編號……每一個細節(jié),大家都要認真討論、最終確定。
“意想不到的狀況隨時會出現(xiàn),每個隊員都不會輕松,挑戰(zhàn)是巨大的?!表椖款I隊宋建忠說。
深??脊攀鞘澜缢驴脊叛芯康那把仡I域。我國的水下考古自1987年起步以來,大多集中于40米以淺海域工作。
2018年1月,“深??脊怕?lián)合實驗室”在三亞成立。2018年4月、2022年8月,兩次深??脊耪{(diào)查先后在西沙群島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我國水下考古打開了深海之門。
人們翹首以盼:在那深藍之下,會不會有重量級的遺珍以供考古調(diào)查?
現(xiàn)在,他們等來了這一刻。
科技與考古緊密攜手
“8時,能見度7級,東南風3級,浪2級……”“探索一號”值班船員從容記錄著航海日志。
甲板上,潛水器準備、A架測試、小艇布放、掛纜解纜……“深海勇士”號準備出發(fā),各部門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同經(jīng)過精密設計的齒輪緊緊咬合。
潛航員為“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解開與“探索一號”科考船相連的纜繩,為“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做準備(2023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參加本階段調(diào)查的深??脊抨牫蓡T約30人,分別來自考古、文物保護、地球物理探測、海洋地質(zhì)、海洋生物、機械電子等領域,大家分為6個組完成調(diào)查任務。
6個組的隊員們協(xié)同作業(yè),正是科技與考古攜手并肩的生動寫照。
他們彼此分享——
“我們將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guī)程要求開展工作,以水下永久測繪基點為基準,進行三維激光掃描、攝影拼接、影像記錄、分類提取文物等?!备鳖I隊鄧啟江給科學家們“科普”考古知識。
“我們可以采集不同介質(zhì)附近的沉積物和富集水體樣本,開展沉積通量和同位素化學的研究,也可以開展高通量測序和微生物培養(yǎng),了解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類群,評估相關(guān)微生物可能對文物產(chǎn)生的影響?!敝袊茖W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順介紹著自己的工作計劃。
他們熱烈爭論——
考古工作者說:“不要著急提取文物,我們要復原船沉沒的歷史過程,對文物分布要做比較精準的定位?!?/p>
科學家說:“對海底遺址進行亞米級的定位和厘米級的測繪?這道題‘超綱’了?。 ?/p>
他們并肩“戰(zhàn)斗”——
每次8至9個小時的下潛中,考古工作者集中精力觀察、記錄、研判,潛航員則根據(jù)考古工作者的要求開展激光標尺測量、多角度影像采集、操縱機械手提取文物和樣品等工作。
“挑戰(zhàn)在于,很多工作沒有第二次機會。比如提取文物,操作不當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睗摵絾T李航洲說,“我們潛航員團隊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執(zhí)行這次任務。”
每一位參與調(diào)查的隊員,都分外珍惜這次機會。
攝影攝像組隊員李濱曾參加2018年我國首次深??脊耪{(diào)查。人們依舊清晰地記得,那一年,當?shù)谝患∽陨詈5奈奈锉弧吧詈S率俊碧枎Щ?,這位50多歲的水下考古“老兵”毫不猶豫地穿上潛水服、跳入海中,將之緊緊抱在懷里,唯恐有失。
2023年5月30日,俯瞰駛向深??脊诺臐撍鳌吧詈S率俊碧枺o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黎多江 攝)
這一次,李濱用鏡頭忠實記錄著“科技與考古緊密攜手”的一個個瞬間。他說:“我們留下的所有歷史記錄,要經(jīng)得住未來的檢驗。”
沒有先例可循
14時30分,海天一色、驕陽似火。
“探索一號”319會議室里,科學例會正在召開。每天的這個時間,隊員們都會聚在一起,審看前一個潛次帶回的視頻資料,討論下一潛的注意事項。
考古隊員在“探索一號”科考船上查看從水下采集的考古數(shù)據(jù)(2023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在如此深度的海底、對如此規(guī)模的古代沉船遺址進行考古調(diào)查,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可循?!表椖扛鳖I隊陳傳緒說。這位研究地球物理探測的科學家,也著迷于研究明代航海家鄭和。他期待對沉船的調(diào)查能有助于解開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技術(shù)之謎。
但是挑戰(zhàn)重重。在深達1500米的海底,任何一件看似簡單的工作都會變得無比艱難。
比如,文物散落范圍達上萬平方米的一號沉船,在哪個位置提取文物最好?
這是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內(nèi)部(2022年10月攝)。新華社發(fā)
如果在文物散落區(qū)提取,則會丟失一些能研究沉船沉沒過程的歷史信息。
如果在文物核心堆積區(qū)提取,“深海勇士”號只能懸停在文物堆積處之上,太遠機械手夠不著,太近又可能影響文物安全,提取過程萬一引起文物堆積的破壞,后果不堪設想。
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只有不停地測試、小心地摸索。
在數(shù)據(jù)處理中心,資料匯編組隊員岳超龍的電腦徹夜運轉(zhuǎn)。他將一次次下潛帶回的影像素材用于數(shù)字影像三維拼接,一張“沉船全景圖”日漸清晰;
地球物理探測組隊員黃澤鵬反復觀看影像資料,將一件件水下文物的精準定位標注在圖上;
文物保護組隊員劉勝和李劍一遍遍檢查文物現(xiàn)場保護所需的各種設備、工具和材料,做好萬全準備……
烈日炙烤,所有人都在迎難而上。
“探索一號”科考船行駛在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海域(2023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6月2日,“深海勇士”號在二號沉船遺址成功提取兩根原木;
6月4日,借助新型柔性機械手,“深海勇士”號在一號沉船遺址成功提取青花八仙紋罐、青花麒麟紋盤、白釉蓋缽、青釉蓋罐等一批文物;
6月8日,經(jīng)過前期多次努力,長基線信標全部布放入水并在夜間完成標定,準備啟用;
……
漂航海上的“探索一號”,見證著挫折與焦慮、汗水與希望。這艘船從誕生第一天起,便以探索者為榮。
一個新的起點
夜幕降臨,結(jié)束了一天任務的隊員們仰頭望去,漫天繁星閃耀蒼穹。
曾幾何時,先民們在同一片星光下?lián)P帆遠航,書寫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篇章。那些跨越山海的壯舉,早已深深鐫刻進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
2023年5月31日,“探索一號”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海域進行第一階段考古調(diào)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黎多江 攝)
在20多天的第一階段調(diào)查中,深??脊抨犕瓿梢幌盗泄ぷ鳌?/p>
對一號、二號沉船進行了大范圍的水下搜索和調(diào)查,200多件文物被安全提取。文物工作者將對它們進行全面研究,解讀其中蘊藏的歷史信息;
完成一號、二號沉船核心堆積區(qū)的三維激光掃描和攝影拼接;
開展?jié)撦d抽沙、吹沙實驗,長基線定位、柔性機械手等“黑科技”應用于深??脊牛?/p>
深??脊潘嫒罩?、深??脊畔聺摽茖W報告、出水文物登記表……深??脊殴ぷ饕?guī)范逐步建立。
“這是我夢一百次、一千次也不會想到的景象?!编噯⒔瓿上聺摴ぷ骱笈d奮地說。
2023年5月24日,“探索一號”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海域進行第一階段考古調(diào)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黎多江 攝)
夢想,是指引前行的星光。
“目前我們尚不清楚船體的狀況,下一階段要請研究船體的專家加入深??脊抨牎薄敖酉聛響搶σ惶柍链M行分區(qū)域、分類別的精細化調(diào)查”“根據(jù)提取文物的大小,可以開發(fā)更多型號的柔性機械手”……談起未來的工作,每個人都有新的想法和思路。
第一次坐在潛器艙內(nèi),測繪記錄組隊員王萬峰激動又忐忑。潛航員們過硬的專業(yè)技能、認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讓這位“90后”水下考古工作者印象深刻:“回去之后,得抓緊時間學習海外貿(mào)易史、陶瓷史、古代造船史……我要把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都學起來,為以后的深??脊耪{(diào)查做準備!”
浪潮翻涌,有多少文明傳奇還隱藏在浩瀚深藍之下。
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在風雨中探索出一條條通向遠方的航路?在通往異國他鄉(xiāng)的航路上,有著哪些文明交流的動人故事?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海洋篇章里,深??脊攀聵I(yè)面對的,還有數(shù)不清的歷史之謎、數(shù)不清的難題挑戰(zhàn)。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敢問路在何方》的旋律,總是回響在副領隊張凝灝的耳畔,他說:“這個階段調(diào)查的結(jié)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p>
文字記者:施雨岑
視頻記者:黎多江、鄧馳旻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楊湛菲、苗夏陽、王敏、沈文、郭寶江、姚琪琳、姜子煒、郭潔宇
統(tǒng)籌:黃小希、何雨欣
標簽:
上一篇:如何讓“過去”擁有“未來” 來中國歷史研究院尋找答案→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相約千米深藍探秘海絲遺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第一
2023-06-12 05:54
原標題:如何讓“過去”擁有“未來”來中國歷史研究院尋找答案→鑒古知
2023-06-12 05:46
原標題:4000多年前成都平原崛起過“八大古城”從1995年至今,在成都市
2023-06-11 22:36
原標題:開幕片《我愛你!》博得滿堂彩(引題)倪大紅夸惠英紅“演技牛
2023-06-11 17:42
原標題:最新發(fā)現(xiàn)!4500年前古蜀人大規(guī)模種植水稻從蠻荒之地到人間樂土
2023-06-11 17:47
原標題:領銜主演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片《不虛此行》,觸碰生死話題(
2023-06-11 16:40
原標題:144個曲藝項目亮相“2023全國非遺曲藝周”新華社武漢6月10日電
2023-06-11 16:46
原標題:云南考古體驗館開館百余名青少年“探館”中新網(wǎng)昆明6月11日電
2023-06-11 15:51
原標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里的多彩活動6月10日,在哈爾濱市阿城區(qū),游
2023-06-11 15:42
原標題:武漢援疆干部創(chuàng)作的《大愛無疆》MV首發(fā)長江日報訊(通訊員朱慶
2023-06-11 15:38
原標題:津滬菊壇名家新秀聯(lián)袂(引題)《趙氏孤兒》“走馬換將”(主題
2023-06-11 15:56
原標題: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電影市場在滬舉辦6月10日,展商在電影市
2023-06-11 15:49
原標題:文物事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首批推介案例公布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
2023-06-11 14:49
原標題:現(xiàn)代技術(shù)如何找尋非遺技藝中的配比之美?天然配比之美,化生萬
2023-06-11 14:42
原標題:李白杜甫高適的茶詩與友誼霍建明唐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秋季
2023-06-11 14:55
原標題:“北京印象”掇拾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對北京的景點如
2023-06-11 14:51
原標題:杭州為城立法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法治日報記者王春法治日報通訊員
2023-06-11 14:49
原標題:著名藏書家姜德明5月26日去世,享年94歲(引題)好書難釋手窮
2023-06-11 13:52
原標題:在古代邂逅一場書展作者:邱俊霖如今,人們常常能夠參加各式各
2023-06-11 12:44
原標題:福建三明市——山水之城綻放文化魅力經(jīng)濟日報記者薛志偉走進“
2023-06-11 12:56
原標題:《巨齒鯊2:深淵》“潛入深海7000米”(引題)杰森·斯坦森、
2023-06-11 12:43
原標題:《二馬圖》中寓意深作者:馬軍馬,風馳電掣又悠然自得,它是沙
2023-06-11 11:41
原標題:■罕見的大型歷史時期公共墓地■貴州地區(qū)兩晉至明代墓葬的年代
2023-06-11 11:55
原標題:歐陽修玉尺量才作者:蔡相龍譚陽?科舉考試金榜題名,是古人的
2023-06-11 11:43
原標題:中山公園、北京青年報和北京少年報聯(lián)袂推出特別直播(引題)小
2023-06-11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