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流動”家中舊書,濃厚城市閱讀氛圍
來信建議
我酷愛讀書,因工作原因曾在國內多個城市待過,也參加過這些城市“換書市集”活動。來到上海后,發(fā)現類似活動不多。因此,我建議因地制宜開展市民圖書交換活動,營造高品質的全民閱讀氛圍,同時還可組織有針對性、高質量的閱讀推廣活動,如圖書捐贈、讀書沙龍、書籍推薦等,共同打造具有海派特色的閱讀品牌,進一步擴大上海文化影響力。
(相關資料圖)
——市民劉鐵峰通過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信箱來信,提出了《關于讓書籍流動起來,濃厚城市閱讀氛圍的建議》
文匯報記者 陸益峰
記者調查
家中舊書越來越多,不僅占地方,還影響居家環(huán)境
最新的《2022年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顯示,2022年上海市民綜合閱讀率達96.83%,人均閱讀超13本,持續(xù)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整體而言,上海書香社會氛圍良好,市民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意愿強烈。
讀書多,也意味著市民家中的舊書也會越來越多。記者調查發(fā)現,當前市民家中舊書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少兒類的繪本、讀物等,更新快、存量大;另一種是大人讀的小說、暢銷書、專業(yè)書籍等,受數字閱讀的影響,每年的增量在減少,但存量仍較大。舊書越積越多,不僅占用家里寶貴的生活空間,時間一長還會積灰、生蟲,影響居家環(huán)境。
如何處理這些舊書?家住徐匯區(qū)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品相差的一般就當廢品賣掉或扔掉,品相好一點的會通過二手平臺轉賣,少兒讀本則盡量送給有需要的同事、朋友。“有些書放著放著,最后也難逃扔掉的命運。如果能有新的渠道,讓閑置書籍發(fā)揮更大作用,那是最好不過了?!?/p>
建議人劉鐵峰也有著類似感受。他表示,自己曾在北京、深圳工作過,經常參加當地圖書館的換書活動,家中舊書也有個“出路”。來到上海工作后,發(fā)現上海讀書氛圍濃郁,圖書館、書店、咖啡館眾多,形成了一張發(fā)達的讀書網絡?!叭绻谶@些地方有換書活動就更好了,這樣舊書就像‘漂流瓶’一樣,不僅可以流向有需要的市民手里,也能增加閱讀樂趣?!?/p>
為此,在經過仔細調查后,他向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提交了《關于讓書籍流動起來,濃厚城市閱讀氛圍的建議》。
建議反饋
文化地標舉辦換書活動,5000本圖書“流向”讀者
收到建議后,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工作人員立即與劉鐵峰聯系,探討建議可行性,并將建議送到了市領導案頭。根據市領導批示要求,上海圖書館積極推動換書活動“金點子”的轉化落地。經論證研究,上海圖書館策劃舉辦了“同游書海,享閱世界”圖書交流嘉年華活動,于5月27日在上海兩個新晉文化地標——上海圖書館東館和徐家匯書院舉行。
當天下午,在徐家匯書院北側,一排排圖書整整齊齊碼放在桌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換書的市民絡繹不絕,熱鬧的場景也吸引著正在周邊游覽的游客前來觀看。
市民夏女士是首次參加換書活動,一下子帶了20本舊書。“家里總歸有一些閑置書籍,既占地方,又沒有太大用處,在這里可以換一些自己想看的書。這樣的活動很低碳環(huán)保,也很有意義?!?/p>
按照活動規(guī)則,參與者可用一本舊書換得一張權益卡,每兩張權益卡換得一本想要的書籍,每人當天可兌換不超過20張權益卡。活動現場,主辦方準備了5000本圖書用于交換。其中,上海圖書館東館交換出約4000本,徐家匯書院交換出近1000本。
“兩本舊書兌換現場一本圖書,可以讓圖書再次循環(huán)利用起來。”徐匯區(qū)圖書館館長助理蘇華表示,“我們徐家匯書院一直倡導‘低碳循環(huán)再利用’理念。自己買一本書,可能閱讀者只有你一人,讀完后帶到我們這里,就能讓更多人閱讀到這本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全民閱讀的方式。”他介紹,讀者帶來的舊書,將由專門部門進行挑選、消毒、分類,然后進入再循環(huán),讓它們發(fā)揮更大作用,讓更多人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劉鐵峰也是全家總動員,一家三口帶來60本舊書,來到了離家更近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換得了《四世同堂》《白鹿原》等名著,“書非借、非換不能讀也?!彼χf,自己定下了每年閱讀50至100本書的目標,這些名著也在心愿單中,此次活動正好遂愿,“希望這樣的換書活動能在圖書館、書店、咖啡館等地常態(tài)化舉行,讓‘漂流瓶’流向更多的讀書愛好者”。
標簽:
上一篇:原來考科舉也押題啊這是可以說的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流動”家中舊書,濃厚城市閱讀氛圍來信建議我酷愛讀書,因工作原因曾在國內多個城市待過,也參加
2023-05-29 10:45
原標題:原來考科舉也押題啊這是可以說的嗎(主題)古人備考花樣多(副題)在現代社會,人們從小到大會經歷
2023-05-29 08:42
原標題:與音樂會、舞臺藝術、圖書相結合希望觀眾感受到更多元的美(引題)“跨界”辦展美術館+有了新場景
2023-05-29 08:36
原標題:“看見”聲音檔案的多種藝術形式“聆聽”消逝的歷史與記憶之聲(主題)——探訪全國首個“聲音藝術
2023-05-29 08:52
原標題:音樂劇《愚公移山》在京演出人民日報北京5月28日電(記者陳世涵)27日,音樂劇《愚公移山》在北京
2023-05-29 08:41
原標題:唐宋古文的小品化趨勢“小品”一詞產生于魏晉時期,指佛經的略本,與詳本“大品”相對,到明代晚期
2023-05-29 08:34
原標題:航天科幻兒童劇《天宮少年之來自蟲洞的你》昨日首演(引題)融合“硬科幻”和“爆笑梗”《天宮少年
2023-05-29 05:54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豐子愷、齊白石等41名近現代大師書畫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記者5月28日從國家文物局獲悉,
2023-05-29 05:54
原標題:五月天回來了挑戰(zhàn)兩周6場演唱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實習生王佳懿久別重逢,五月天如約而至。經過1
2023-05-29 05:38
原標題:開封州橋里的千年夢華錄【考古中國】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開封的州橋,
2023-05-28 22:56
原標題:刀木之間見精神(主題)——當代現實主義木刻美學探析(副題)彰顯中國氣派的木刻藝術,其現實主義
2023-05-28 14:52
原標題:近300件精品文物亮相成都展現中華青銅文明盛景新華社成都5月28日電(記者童芳)“吉金萬里——中國
2023-05-28 14:39
“青春派”原標題:為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貢獻青春力量人民日報記者劉博通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
2023-05-28 11:47
原標題:越劇《蘇秦》在漢上演——(引題)“小百花”演繹恢弘史詩大?。ㄖ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嚴芳婷序幕
2023-05-28 08:35
原標題:故事匯講述職工自己的故事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書聞)“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
2023-05-28 08:48
原標題:長江流域青海段現有文物資源546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和旅
2023-05-28 08:40
原標題:槐花幾時開覃太祥我家在一座山嶺上,名為都亭山,也許是因山上沒出過神仙,至今其名不揚。好在對面
2023-05-28 05:44
【守靜觀?!吭瓨祟}:回聲背后劉建民很久以前,因為工作關系,我常去專業(yè)的文學雜志或權威媒體的文學副刊上
2023-05-28 05:54
原標題:楊梅的味道劉峰兒時的端午時節(jié),天色總是青郁郁的,云破處,金色的陽光瀉下,猶如一匹匹透明的瀑布
2023-05-28 05:38
原標題:夏天的詩行李坤隨著一聲蟬鳴,暴雨傾盆。你不知道的是,一腳踩進水里,一腳也踏進了夏天。太陽的臉
2023-05-28 05:46
【藝評】原標題:影視作品的網絡評分還靠得住嗎?劉兵最近,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疑似被惡意評分一事登
2023-05-28 05:43
原標題:我國兩項文獻遺產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新華社巴黎5月26日電(記者徐永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
2023-05-27 14:54
原標題:文創(chuàng)讓非遺“時尚再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偉偉攝影報道5月25日,山東日照經開區(qū),在位于東韓家
2023-05-27 11:53
原標題:顏氏臉譜傳承人崔鋒華用臉譜展示人物(引題)?繪千人百面(主題)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
2023-05-27 08:49
原標題: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開播,首部系列探尋古滇文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傾力打造的大型系列紀錄
2023-05-27 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