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細探故宮建筑里的秘密
【光明書話】?
參觀故宮的人,常常驚嘆于其輝煌的外觀、嚴謹?shù)男沃?、?yōu)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精湛的技藝,然而對于多數(shù)人而言,故宮古建筑背后還有很多秘密,這些秘密或反映了古建筑本身豐富而又滄桑的歷史,或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或為古代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對故宮古建筑進行多角度、科學而又翔實的解讀,對于傳承中國古代工匠的建筑智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故宮古建筑的背后,有著諸多鮮為人知的“秘密”,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矗立在三層臺基之上,凸顯高大和威嚴,然而與明朝初建時相比,今天的三大殿體量要“小”一半,為什么?《故宮建筑細探》一書基于詳細的史料,回顧了三大殿初建以來歷經的五次火災,詮釋了其重建、更名、縮小體量的真實原因;又如故宮古建筑里蘊含的數(shù)字“密碼”,其造型、紋飾,乃至截面形狀均與根號二密切相關,為什么?再如紫禁城古建筑群木構件表面貼上了真材實料的黃金,是怎么貼上去的?本書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詮釋。
熱愛故宮的公眾,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認識故宮古建筑,而其中不乏有誤解的成分。比如有媒體或文獻認為,故宮古建筑之所以“冬暖”,是因為建筑的墻壁都是空心砌成的“夾墻”,俗稱“火墻”,可以傳遞熱力。實際上從工程實踐來看,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故宮的古建墻體存在“夾墻”,冬季取暖主要以火地為主,本書對其原理進行了翔實的解讀;又如故宮東筒子巷被俗稱“陰陽道”,有人誤解這種俗稱與靈異事件相關,本書從科學角度進行了分析,該巷道為南北向,陽光由東向西照射,使得東段和西段的墻體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段有陽光,另一段則為陰影;再如關于“故宮屋頂鐵鏈可以防雷”的說法,本書解讀了鐵鏈的真實用途。
與故宮古建筑有關的故事非常多,如“偷梁換柱”原意含有貶義,但在故宮古建筑領域,則是指用于加固殘損木柱的科學方法;再如故宮紅墻有著諸多的傳說,最為著名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宮女魅影”,有參觀故宮的游客認為,他們在閃電時看到了紅墻上的“古代宮女”影像,本書基于科學手段,分析認為這種現(xiàn)象是有可能發(fā)生的,其主要原因與紅墻的材料、雷電天氣、閃電與磁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關。
“風水”是中國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建筑使用者需求的環(huán)境設置。本書歸納了故宮古建筑布局包含的風水內容,與讀者分享其中蘊含的古代“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如“三垣”是古人對星空的區(qū)域劃分方式,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故宮的建筑布局與“三垣”存在密切的對應關系;又如“五行”是古人認為的與宇宙運行密切相關的五種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而故宮建筑的整體布局也與“五行”相對應;再如故宮布局中的鎮(zhèn)物還包括周易八卦內容,本書從建筑功能、建筑設施、建筑色彩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
目前市面上關于故宮古建筑的書籍很多,但還很少有專門針對其“秘密”進行解讀的著作,本書不僅發(fā)現(xiàn)了諸多故宮古建筑秘密,而且運用了史料檢索、現(xiàn)場調查、科學論證等多種手段,客觀而又翔實地揭示了這些秘密的歷史、文化與科學內涵。本書是周乾多年工作實踐和研究成果的結晶,在知識層面不僅包括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建筑文化、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還涵蓋了中國古代力學、化學、材料、風水、哲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文字深入淺出,圖片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讀本。
(作者:單霽翔,系原故宮博物院院長,現(xiàn)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標簽:
上一篇:在國家大劇院,赴一場跨越南北的“萌新”非遺之約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細探故宮建筑里的秘密【光明書話】?參觀故宮的人,常常驚嘆于其輝煌的外觀、嚴謹?shù)男沃?、?yōu)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精湛的技藝,然而
2023-04-06 11:50
原標題:在國家大劇院,赴一場跨越南北的“萌新”非遺之約皇城京韻云蒸霞蔚,浙里婺風氣象萬千。一條運河通聯(lián)南北,連接起北京和浙江的文化傳
2023-04-06 11:49
原標題:詩歌劇《大海的回聲》上演人民日報廣州4月5日電(記者羅艾樺)近日,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詩歌劇《大海的回聲》在廣東廣州中山紀念
2023-04-06 11:33
原標題:作品類型多樣,小眾題材扎堆(引題)4月新片口碑高,冷門檔期不冷(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 ???剛進入4月,本年度影市第13周
2023-04-06 10:51
原標題:海內外古槐后裔齊聚“華人老家”山西洪洞尋根祭祖中新社臨汾4月5日電?中新社記者楊杰英又是一年清明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中華兒
2023-04-06 10:50
原標題:人生之路(引題)青春美學,叩問自我與時代(主題)央視在播的《人生之路》散發(fā)著濃郁的時代感,劇中人物的青春時光相遇了中國改革開
2023-04-06 09:43
原標題:北京工業(yè)遺產建筑活化利用再添新范例——(引題)窯火重燃(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潘福達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于門頭溝區(qū)琉璃渠村的原
2023-04-06 08:48
原標題:《不止不休》的力量(主題)——青年導演王晶談影片創(chuàng)作(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張鋼新片《不止不休》上映后,當即在網(wǎng)上形成熱議,并在
2023-04-06 08:43
原標題:甘肅榆中:千年古鎮(zhèn)上演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城隍出府”中新網(wǎng)蘭州4月5日電(田鵬鶴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調、秧歌表演……清明期間
2023-04-06 08:50
原標題:B站UP主發(fā)起停更潮?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內容品質、創(chuàng)作生態(tài)、激勵機制都面臨新問題(引題)面對大流量,眾多平臺都在吸引UP主發(fā)布視頻(主
2023-04-06 08:36
原標題: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
2023-04-06 08:39
原標題:贛州于都:《長征第一渡》致敬英烈專場迎來“特殊觀眾”4月4日晚,在贛州于都長征大劇院,大型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
原標題:清明時節(jié)茅山會船4月5日,各式船只在茅山西大河參加茅山會船(無人機照片)。當日是清明節(jié),江蘇省興化市舉行茅山會船盛會,船只和選
2023-04-06 07:36
“文化市場新觀察”原標題:海口市加快文藝演出市場與旅游消費深度融合(引題)濱海之城吹起文藝風(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周亞軍?核心閱讀藍天
2023-04-06 07:39
原標題:美術館里度假期4月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清明假期,不少市民來到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感受藝術魅力。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4月
2023-04-06 07:44
原標題:亦節(jié)亦氣風景清明人民日報記者孟揚曹怡晴“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與暮春之交,正值清明?!墩撜Z·學而》里說:“慎終追遠,
2023-04-06 05:36
原標題:漫步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人們被“一門父子三詞客”的優(yōu)良家風深深打動——(引題)勝跡古祠堂千載永流芳(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永戰(zhàn)
2023-04-05 22:43
原標題:形式“新”起來清明節(jié)俗“傳”下去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徐嘉偉仲春暮春之交,又是一年清明。作為節(jié)氣,清明是時令的標志,是古時指導農
2023-04-05 08:56
原標題:2023年傳統(tǒng)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qū))名單公示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按照《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2
2023-04-05 06:49
原標題:民族歌劇《僑批》南粵曲風韻味足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昨天起,珠海演藝集團民族歌劇《僑批》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演繹了由一封僑
2023-04-04 22:35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用中式美學呈現(xiàn)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標題:大柵欄小書店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來過大柵欄的人,都會對商業(yè)街的老字號印象深刻,瑞蚨祥、馬聚源、謙祥益、內聯(lián)升……隨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標題:“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jié)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向孩子們敞開藝術大門(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李祺瑤)“大家覺得豐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標題:【尋味中華|飲食】清明寒食吃青團,品嘗新綠江南春編者按:探求中華文化當代魅力,體味中國風物悠遠意蘊。即日起,中新社“尋味中華
2023-04-04 13:57
原標題:成龍拍《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電影《龍馬精神》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該片由楊子執(zhí)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