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情節(jié)老套 人設刻板(引題)
仙俠古偶劇走向下坡路(主題)
齊魯晚報記者 師文靜
(相關資料圖)
近日,《星落凝成糖》《重紫》等仙俠劇同時播出,從劇情到人設到戀愛設定,依舊跑不出仙俠劇老套路,甚至《重紫》成為《花千骨》的拙劣模仿。情節(jié)老套、人設刻板的古偶仙俠不可避免走向下坡路,如何尋求內容的創(chuàng)新轉型,值得關注。
陷入套路沒有創(chuàng)新
古裝神話愛情劇《星落凝成糖》用神族、人族、獸族、沉淵族之間的矛盾沖突構建起故事框架,上演了一出仙俠版的“上錯花轎嫁對郎”的戲碼。為了維護四界的穩(wěn)定,人族的青葵、夜曇兩位公主,要分別嫁給神族和沉淵族的皇子,不料在迎親當日,被沉淵族的大反派三皇子使用魔法換了新娘。本來要嫁到沉淵族當“惡魔”的潑辣公主夜曇,被神族皇子玄商神君接走,開啟一段啼笑皆非轉而虐戀情深的仙戀劇情。
這部劇還是延續(xù)爆款仙俠劇的框架,只不過在角色人設和具體劇情上做了細微的改良。玄商神君依舊是要拯救天下蒼生的神仙,他的使命跟其他仙俠劇的各類“上神”一樣,在父權神威的壓迫下,耗盡生命修補歸墟進而拯救四界。只不過玄商因修補歸墟靈魂飛散后,不是到人間歷劫得以重生,而是幻化成三片“神識”,也就是三個人,劇情設定三片“神識”都分別愛上夜曇,才能讓玄商重新魂魄歸位成為神仙,復活后繼續(xù)維持四界安穩(wěn),并揭開夜曇姐妹的身世之謎。這個劇情其實是“三生三世”虐戀的變形,變了點花樣,多世相戀的劇情設定沒變。在劇情人設上,夜曇一出場依舊是類似其他劇中古靈精怪的“小仙”,通過與神君、上神的虐戀得以成長,玄商依舊是冷若冰霜、情商低、犧牲感情拯救蒼生的程式化角色。女主角負責喜劇元素,男主角負責推進劇情起承轉折,這兩個角色搭配,追求的是“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喜劇效果。但是,該劇的節(jié)奏不好,男女主角在神仙宮殿里“不打不相識”的歡喜冤家劇情寫得很細膩,但有點冗長,搞笑日常多而平淡;夜曇尋找玄商魂飛魄散后的三個分身戲份則如走馬燈,見一個愛上一個,談完一個甩一個,劇情不太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說該劇劇情的創(chuàng)新腦洞有了,但具體到這部分劇情,很難寫出精彩,想寫精彩了篇幅不夠?!缎锹淠商恰愤€是大制作的正統(tǒng)仙俠劇,服化道、選角、表演都可圈可點,但喜劇元素和劇情創(chuàng)新之間的平衡沒太把握好。
楊超越、徐正溪領銜主演的《重紫》,劇情和人設很像是低配版的《花千骨》。該劇劇情很幼稚也很無腦,“傻白甜”女主角拿各種無理取鬧、缺心眼當有趣,很多劇情推進也不講邏輯。這部劇有喜劇元素,但不搞笑也沒有虐戀,用網友的話形容就是“作精”女徒弟與高冷又油膩師父的無聊日常?!吨刈稀返哪ё鹉孑喼c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仙界尊者的虐戀相愛故事設定,其實已經被類似劇情的《花千骨》演繹得精彩至極,再演一遍也拍不出什么新花樣,而且劇本質量不行,選角降級,表演降級,不知道拍出來的意義何在。
越來越成快銷品
仙俠劇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歷經過多次小高潮,現(xiàn)在成為劇集市場非常成熟的類型劇,有穩(wěn)定的受眾群。仙俠劇能依舊被市場看好,是因為仙俠劇中有獨特的東方文化意蘊,有“神仙人妖魔冥”的中式傳統(tǒng)神話想象;精致的仙俠劇在服化道、場景的打造上,充滿傳統(tǒng)審美追求;甜虐交織的感情線融入救天下蒼生的道義追求,凸顯的是“俠”的精神內核。另外一點是,仙俠劇跟青春愛情劇一樣,是最能捧出年輕頂流明星的偶像劇。
最早一批網文改編仙俠劇贏得市場青睞,《古劍奇譚》《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超級大爆款,就像造星機器一樣,讓趙麗穎、陳偉霆、楊冪、迪麗熱巴等演員成為“頂流”。此后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宸汐緣》《琉璃》等劇依舊保持了不低的熱度,但此時仙俠劇不再是誰演誰火,而是仙俠劇開始尋找好演員,開始憑借強類型劇加優(yōu)質演員來尋找突破之路。到了最近兩三年,《千古玦塵》《月歌行》《與君初相識》等劇用再大牌的演員和流量明星,也換不來口碑和超高的熱度,甚至成為被吐槽的對象。從《重紫》這類劇來看,曾經風光無限的仙俠劇,越來越成為一種快銷商品,或者飯圈的消費品。
早期仙俠劇確實把虐戀、復仇拍得蕩氣回腸,而當下的仙俠劇借助宏大世界觀設定,玩起了小兒科、歡喜冤家的戀愛劇情?,F(xiàn)在的仙俠劇,其實無論誰來演,觀眾看膩的根源是如何對“三段式禁忌虐戀”劇情創(chuàng)新轉化,或者如何擺脫這個創(chuàng)作套路。批量生產的仙俠劇只能繼續(xù)制造老梗劇情、套路式人物,越來越沒有靈魂。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長篇小說《耐煩》:根植鄉(xiāng)土呈演陜北鄉(xiāng)村五十年變遷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高凱)一個家族的生存圖譜,一部陜北鄉(xiāng)村五十年變遷史,
2023-03-07 13:49
原標題:情節(jié)老套人設刻板(引題)仙俠古偶劇走向下坡路(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近日,《星落凝成糖》《重紫》等仙俠劇同時播出,從劇情到
2023-03-07 13:34
原標題:送別黃婉秋:她是“永遠的劉三姐”中新網桂林3月6日電?作者趙琳露蔣豐慧3月6日,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婉秋遺體告別會在廣西桂林市殯
2023-03-07 13:55
“對話up主”原標題:蔡志偉de絨花發(fā)揚的繼承才能光大非遺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蔡志偉是非遺項目北京絨鳥(絨花)第六代傳人,他與孫紅健導演合
2023-03-07 08:45
原標題:雙雪濤:幕布后的小說家寫小說不是按照圖紙蓋房子的過程,而是你自己跳到水里去游——————————如果聽到一本書名叫“白色綿羊
2023-03-07 08:32
原標題:芭蕾舞組詩《榜樣》北京首演遼寧日報訊記者朱忠鶴報道3月5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內觀眾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芭蕾舞組詩《榜樣》第一次
2023-03-07 08:56
原標題:新銳譯者何雨珈:每一次翻譯都是與作者的強烈共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余如波2月9日清晨,成都天還未亮,何雨珈已經起床來到書房。一臺
2023-03-07 08:42
原標題:開心麻花廣州組《婿事待發(fā)》即將首演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經過3個月的前期籌備工作,廣州開心麻花爆笑喜劇《婿事待發(fā)》已正式
2023-03-07 08:46
原標題:高英坡:促進鄉(xiāng)村工藝美術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王凱東高越“作為新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我深感責任重大。”“我不能錯過每次深入企業(yè)調研的機會,
2023-03-06 15:42
原標題:西藏拉薩:G219旅游院線電影《一路向南》開機中新網拉薩3月6日電(貢嘎來松)6日,G219旅游院線電影《一路向南》開機儀式在拉薩舉行。該
2023-03-06 15:35
原標題:“恐龍醫(yī)院”:“會診”1 5億歲異特龍近日,作為廣東地區(qū)第一家自然科學主題的博物館,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于館內舉辦了異特龍病理研究
2023-03-06 15:55
原標題:在300年的錦綸會館看非遺與時尚的融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在有300年歷史的老會館里走一場時裝秀,是什么樣子?昨日下午,一場香
2023-03-06 15:53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等7部門出臺方案(引題)?重點打擊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等犯罪活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到2025年,我國打擊防
2023-03-06 15:50
原標題:“狂飆”式減壓法不可取,正確方式是運動很多人認為,壓力完全是由外界因素導致的,其實不然。壓力是主觀和客觀交互作用產生的。一件
2023-03-06 14:45
原標題:《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邀您共賞潑墨潑彩繪就的黃山傳奇云煙化杳冥,山水入丹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
2023-03-06 14:35
原標題:全新陣容《天下第一樓》中飾演掌柜盧孟實(引題)?人藝浸泡20年王雷接棒經典(主題)北京晚報記者李俐方非攝下午五點,離首都劇場開
2023-03-06 14:48
原標題:戲曲大省福建:守正創(chuàng)新納新苗中新網福州3月6日電(葉秋云陳曦)轉軸撥弦間,選手們水袖飛揚、翩然亮相;伴隨著明快流暢的曲調,選手們
2023-03-06 14:34
原標題: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發(fā)文悼念黃婉秋中新網3月6日電6日,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微信公眾號發(fā)文,沉痛悼念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婉秋。其中提到,黃婉秋同
2023-03-06 14:45
原標題:尋訪鄭板橋在北京的足跡戶力平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而聞名于世。他與北京有著不少淵源,曾四次進京,
2023-03-06 13:38
原標題:《流浪地球》《三體》何以異軍突起?(引題)?科學家加持讓科幻夠“硬”(主題)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龔衛(wèi)鋒知名科學家擔任科幻片的
2023-03-06 13:56
原標題:情感共鳴才是國漫破圈之道田可新馬旻琪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到《羅小黑戰(zhàn)記》《三體》,國產動漫看似佳作不少,整體卻
2023-03-06 13:57
原標題:歷史隨筆(引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在北宋,田欽祚是出了名的小人?!端问贰酚涊d:“欽祚性陰狡,尤不喜儒士,好狎侮同列,
2023-03-06 11:50
原標題:話劇《水流下來》直面親情沖突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3月3日至5日,由顧雷編劇、導演,張巍和宇文秋實主演的話劇《水流下來》在鼓樓西
2023-03-06 11:36
原標題:《國文課:中國文脈十五講》:啜飲古圣賢釀就的甘露文 本刊特約撰稿鄭從彥文化是人類所獨有的,文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必然依賴于人類的
2023-03-06 11:52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慢慢治愈:(引題)?一場迎著風的向心之旅(主題)文 本刊特約撰稿丁喬三月,云南大理,“有風小院”門口,慕名前來
2023-03-06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