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從元旦、初一還是立春開始屬兔?
我生于 1983 年最初的幾天。從小就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每當我介紹我的生年時,人家往往都會跟一句——哦,屬豬的。我則會說,不,我是屬狗的。
——“1983不是豬年嗎?”
(資料圖)
——“1983的大部分日子是豬年,但也有一小部分屬于狗年?!?/p>
一般的對話到此即止,但也有小部分人會繼續(xù):
——“為啥?。俊?/p>
——“屬相是按陰歷算的,除夕之前還是上一個屬相啊。”
——“沒聽說過!1983就是豬年!”
這么聊基本就友盡了。沒想到這幾年又流行開了屬相從立春開始算的“新流派”。不過歷法畢竟不是甜咸之戰(zhàn),不是你喜歡哪個就執(zhí)行哪個的,這是有無數(shù)文獻證據(jù)的。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01
古代紀年不容易
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第一大節(jié)日,不過這局面并不是自古就有。漢武帝所立的“太初歷”,是最早以一月一日為歲首的歷法,在之前的秦朝,使用的是十月一日為歲首的“顓頊歷”,而一月一日不過是個普通的月初,可能只是發(fā)工資的日子。
漢代開始使用咱們今天的一月初一作為一年之始,不過只是個歷法行為,魏晉時期才逐漸開始形成過新年風俗。當然,過不過年和屬相又是兩件事了。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 85 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我們才有了如今日歷上的“甲申年”、“乙丑年”這樣的寫法。
簡單介紹下,干支紀年就是以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雙排結合往下數(shù),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是乙丑,以此類推。因為一組是 10 個,一組 12 個, 60 年即一循環(huán)。
出一個思考題,A 說自己是乙酉年生,B 說自己是丁午年生的,哪個在撒謊?答案在文尾。這題挺有意思的,建議您想一想。
六十年基本上是一個皇帝執(zhí)政年代的上限了,所以結合年號,就能很準確的標的年份了。比如說我是雍正朝壬子年生人,那就是 1732 年。不過對不識字的老百姓來說,天干地支還是太復雜了,干脆就用十二生肖來對應十二地支,大家只要說自己是屬啥的就很方便了。你屬雞我數(shù)兔,一減就明白。
12 年的周期長度也合適,不會造成混淆——比如 1 歲、13 歲、25 歲、37 歲,都屬豬,一看這人的長相就知道是哪一輪的。什么?37 歲和 49 歲長相不好分?古代有幾個活的到 49 的?。?/p>
02
為啥生肖是這十二個?
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屬相”記載出現(xiàn)在《南齊書·五行志》中:“東昏侯屬豬……梁王屬龍……”,是可信無誤的證據(jù),這說明最遲在南北朝時期,用生肖屬相紀年指人就已經(jīng)普遍運用了。
至于為什么是這十二種動物,學界說法不一。有說是來源天象,十二生肖和二十八宿有對應關系;有的說是來源于早期的動物崇拜;郭沫若等不少大學者說十二生肖來自西域或者印度。這些說法看上去都有一些道理,但都沒有根本性證據(jù)。
秦漢簡牘中的地支和對應的動物
以我看來,這仍然是水到渠成,慢慢形成的。生肖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組——生活相關的,比如牛羊雞鼠;危險厲害的,比如虎、蛇還有上圖漢簡里的象、鬼什么的;再有就是龍這種不存在或者已滅絕的神奇玩意。這也算古代的“科普小貼士”吧,掌握了這些動物,小孩就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可以養(yǎng),哪些要躲著。至于鱷魚啊、獅子啊、豹子什么的“危險品”,都不是古中國人生活中常見的。
唐代十二生肖俑,圖片來源:國家博物館
令人吃驚的是,世界上的古國有很多類似“生肖”的文化,而且往往是十二個。像巴比倫的生肖有隼,希臘的生肖有紅鶴,印度生肖有獅子,緬甸生肖有天竺鼠,當然都是根據(jù)各地的動物情況慢慢形成的。黃道十二宮的希臘語源“zodiac”,就與“zoo”動物園是同根的。
03
爭議從何而來
看了上面的文字,你可能會問,事實不是挺明白的嗎?自古就有的屬相紀年法當然不會以現(xiàn)在的西洋歷法元旦為準,更不會用當不當正不正的立春了。說的沒錯,生肖紀年的使用遠遠早于公元紀年的“格里高利歷”傳入我國,像“1983 年是豬年”這種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民間之所以有這種爭議,鍋主要要背在袁世凱身上。袁世凱就任總統(tǒng)后廢舊歷推新歷,這也無所謂,關鍵是他老改名。原來叫“元旦”的農歷新年改叫了“春節(jié)”,把“元旦”讓出來給了陽歷年;原來被廣泛稱為“春節(jié)”的“立春”不能再叫“春節(jié)”了,只能叫“立春”。這一來三個名字造成了很大的混淆,以至于以訛傳訛,牽扯到了屬相的算法上。
另一口鍋就更有意思了。古代有沒有以立春為歲首的算法呢?還真有,不過不是官方的,屬于“民科”。北宋的徐子平在總結了術數(shù)前輩的理論之后,搞了一套“子平術”,是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的。這在當年也不能叫封建迷信,也是古人的一種研究,不過后來就變味了。“子平術”最著名的一個概念叫“八字兒”,你品品。所以后世喜歡算命、測字的,以及**少數(shù)“走入歧途”**的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和中醫(yī)從業(yè)者,最愛拿“立春開年”來說事。往好了說是傳承文化,往壞了說就是標新立異,顯示自己的不凡,從而達到一些經(jīng)濟或者其他目的。因為這些人士往往最擅長言之鑿鑿,聽者也半懂不懂,所以這一派影響越來越大。
其實沒什么好爭的,下次再有人跟你說元旦或者立春是算屬相的第一天,你就把這三張圖甩給他。
這是我國對于這個問題的國家標準。
對了,還記得思考題嗎?公布答案:B 在說謊。雖然天干地支各有 10 和 12 個,但因為都是雙數(shù),順序排列循環(huán)并不產生全部組合的 120 組,只有 60 組。這就是最小公倍數(shù)的概念嘛!奇數(shù)天干和偶數(shù)地支不會相遇,反之亦然,所以不存在丁午年這個年份。
如果算不出來,不妨看看下面這個表: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老信
審核:王弘治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副教授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部分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上一篇:當前消息!吃腐肉、會咬人、愛挖洞,這樣的兔子你見過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到博物館過“文化年”“新國潮”添“新年味”中新網(wǎng)成都1月22日電(賀劭清單鵬)焚香點茶、觀快閃話劇、做瑞兔花燈……
2023-01-22 17:33
原標題:《兔逢新春喜事來——2023新春喜劇之夜》:眾星集結迎新春,陪您歡笑過大年!兔逢新春喜事來,喜劇之夜樂開懷。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
2023-01-22 14:38
原標題:截至1月22日0時,2023春節(jié)檔預售總票房9 01億據(jù)燈塔專業(yè)版實時數(shù)據(jù),截至1月22日0時,2023年春節(jié)檔實時預售總票房達9 01億。《流浪地球2
2023-01-22 13:55
原標題:國產影片發(fā)力家國情懷點燃觀影熱情央視網(wǎng)消息:據(jù)了解,在2023年春節(jié)檔上映的影片當中,國產影片成為主力軍。多部影片將“家國情懷”
2023-01-22 13:53
原標題:春節(jié)的十個小知識:春節(jié)為啥又叫新正、元日?中新網(wǎng)北京1月22日電(記者上官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新春佳
2023-01-22 13:51
原標題:這屆春晚算是把諧音梗玩6了!你最喜歡的梗是哪個?中新網(wǎng)北京1月22日電(劉越)今晚看了春晚的觀眾一定會不約而同地誕生一個想法:這
2023-01-22 11:37
原標題:遺憾!今年春晚聽不到她的歌聲,本人回應了澎湃新聞綜合報道1月20日晚間,央視兔年春晚節(jié)目單發(fā)布。有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今年春晚沒有李谷一,壓
2023-01-22 06:56
原標題:過年丨新年拜年有講究,拱手禮這些細節(jié)你知道嗎?每年除夕夜,《新聞聯(lián)播》主播都會向大家拱手拜年。這個小小的動作,蘊含著中華民族
2023-01-21 15:50
原標題:過年的花炮和花燈我們中國傳統(tǒng)過年,講究放花炮和掛花燈。一是震天的聲響,一是絢爛的燈光,有聲有色,從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2023-01-21 14:55
“過年”原標題:走心演繹!一首原創(chuàng)國風音樂溫暖回家路央視網(wǎng)消息:“圍爐坐,香氣漫,守舊歲,迎新年……”音樂一響,年味兒來了!一首兔年
2023-01-21 13:53
原標題:春節(jié)檔電影、總臺春晚進入國家版權局版權保護預警名單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史競男)國家版權局19日、20日連續(xù)發(fā)布2023年度第一批
2023-01-21 09:32
原標題:張燈結彩迎新春!文化展演、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濃濃年味春節(jié)臨近,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慶?;顒樱幕寡?、民俗活動、燈光秀烘托
2023-01-21 07:46
原標題:星空有約丨“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農歷新年將至,不少人發(fā)現(xiàn)去年的除夕是臘月二十九,今年的除夕是臘月三十。年三十為啥時有時無?
2023-01-20 18:47
原標題:千年文物說節(jié)氣丨大寒在數(shù)千年的歲月積淀中,文物和節(jié)氣是講述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探究中華文明內涵的“鑰匙”。當這兩個千年“老伙計
2023-01-20 15:48
原標題:今日大寒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孫震今天16時29分,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寒”。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節(jié)氣輪回,
2023-01-20 09:37
原標題:灣區(qū)三地情共融同聲同氣鬧新春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劉友婷實習生李雨馨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01-20 09:44
原標題:青年新媒體北方峰會暨青年新媒體人才訓練營活動舉辦中工網(wǎng)訊(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鄧崎凡)1月18日,由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青少年
2023-01-20 08:46
網(wǎng)上中國原標題:科技添新意,文化煥活力(引題)新春,與博物館來一場“云”相聚(主題)海外網(wǎng)李雪欽妙趣橫生的紅包封面、豐富多彩的網(wǎng)上課
2023-01-20 08:34
原標題:我國科研人員突破磁存儲材料新技術可提升信息存儲速度和密度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趙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存儲尤為關鍵。記
2023-01-20 06:45
原標題:總臺春晚首次牽手電影藝術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19日晚進行了第五次彩排。一部聚焦普通
2023-01-20 06:56
原標題:高校博物館奇妙之旅線上開啟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中新網(wǎng)上海1月19日電(記者許婧)大到導彈模型,小到公文包;從狀元及第匾
2023-01-20 05:53
原標題:振奮人心、有燃有淚《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北京首映中新網(wǎng)北京1月19日電(記者王詩堯)1月18日,由鄧超、俞白眉導演,鄧超、孫儷、許魏
2023-01-20 05:39
原標題:傳統(tǒng)廣式過大年最富年味煙火氣文 羊城晚報記者黎存根今年的春節(jié)假期,煙火氣、年味,成為極高頻的熱詞。在廣東春節(jié)期間豐富的非遺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標題:南沙再現(xiàn)先秦遺址(主題)出土重要文物標本172件(副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文藝、通訊員穗文考報道:記者1月18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標題:《古韻新聲》: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節(jié)文化之美“文物話春節(jié),古韻迎新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