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 芹 中華醫(y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研究員
審核:張建中 北京同仁醫(yī)院 足踝外科矯形中心主任 教授
走路有益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健康,“日行一萬步”漸漸成了老年人追求健康的目標。殊不知,老年人每天動輒上萬步,很容易走出腳底筋膜發(fā)炎——跖腱膜炎。因此,走路這項運動適量即可,過量則會導致健身不成,反而傷身。
(資料圖)
一、走路對身體的益處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走路屬于有氧運動,可以讓氣血通暢。走路時腳部肌肉收縮的力量,通過擠壓可以推動靜脈血經由毛細血管、小靜脈、靜脈上行流回心臟,使人體血液循環(huán)得以順利進行。
堅持走路可以提高心臟收縮能力、提高心臟負荷,還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huán)。
二、哪些走路方式不適合老年人
要特別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健康”走路方式都適合自己。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進行。
1.走鵝卵石路不適合糖尿病、跟痛癥和扁平足患者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有些中老年人喜歡走鵝卵石路。散步走一走、飯后踩一踩,認為有益于身體健康。盡管有研究表明,走石子路有助于增強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的調節(jié)功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項運動。
(1)糖尿病老年患者不適合走石子路:糖尿病老年患者對于冷、熱、壓力的感覺不大明顯。當走石子路時,如果腳不小心被刮傷,就會造成皮膚破損,從而容易導致腳部感染。
(2)跟痛癥患者不適合走石子路:腳底疼痛多數是由腳底跖腱膜炎造成,而跖腱膜炎常由對足部有額外應力的活動引起。如果這種情況下還堅持走石子路,只會加重病情。
(3)扁平足的人不適合走石子路:正常人的足底有足弓,可在緩沖震蕩的同時保護足底重要神經、血管、肌腱等組織。而平足的人足弓低或沒有足弓,足底彈性變差,失去對足底重要組織的保護。扁平足患者如果在石子路上行走,很容易造成足部組織損傷。
2.倒著走,弊大于利
很多老年人迷上了“倒著走”,認為“倒走1步可以超過正走10步”的效果。倒著走或倒著跑的確能刺激到不經?;顒拥募∪?,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平衡力,對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狀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適合“倒著走”。
(1)倒著走容易摔倒:摔倒對于老年人來說尤其危險??梢鸸钦郏踔翆е赂鼮閲乐氐膿p傷。
(2)倒著走可能加重原有的腳步疾?。喝绻旧砭陀心_部疾病,例如,腳第一跖趾關節(jié)有炎癥、拇外翻及扁平足,則不適合倒著走。強行倒著走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因為倒著走時,人向后邁步,腳趾先接觸地面,然后前腳著地支撐,接著過渡到腳底和腳跟,最后腳跟抬起。這樣的方式,腳趾和前腳受到地面的沖擊較大,腳部疾病可能會加重。
(3)倒著走可能加重膝關節(jié)不適:如果經常倒著走,可能會加重膝關節(jié)不適。因為在倒著向后邁步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膝關節(jié)常常不自主地伸直支撐,對膝關節(jié)產生較大的沖擊。因此,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膝關節(jié)疼痛或炎癥,最好不要嘗試倒著走。
(4)倒著走對人體能力要求較高:倒著走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運動方式,對人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要求較高。頸椎病、小腦病變、帕金森病、重癥肌無力等疾病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步態(tài)不穩(wěn)。因此,患有以上疾病的老年人更不適合倒著走,尤其是患有頸椎病的老年人,倒著走可能加劇頸椎疼痛和眩暈等,甚至會猝然摔倒。
三、正確的走路方法
每天怎么走、每天走多少步才既能達到運動量,又保證腿腳不受傷呢?
運動量應因人而異,根據自身的年齡和體質,選擇有針對性地鍛煉。
1.選擇好時間和強度
如果想要通過走路來健身,在時間選擇上,最好是在清晨或晚飯后1個小時,運動時間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對于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每天5000~6000步即可達到運動效果。
2.注意行走速度
走路不圖快,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步速。走路時微喘但不要影響說話,這樣的速度是比較適合的。
3.控制步伐的幅度
步伐的幅度不要太大,要平穩(wěn)前進。肩部和手臂擺動幅度也不宜過大,避免頸肩僵硬、受傷。
4.控制鍛煉頻率
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開始運動時,每天可以只走10分鐘,慢慢加到20分鐘,老年人每天走30~40分鐘,每周不少于4次,就是很好的運動方式了。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養(yǎng)成科學運動的習慣可以幫助老年人強健骨骼肌肉、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各類疾病。
走路健身對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也是非常合適的運動方式。一方面,這項運動相對平緩,不容易受傷;另一方面,走路也是一種簡單易行且效率很高的有氧運功。
然而,老年人選擇適合自己的走路方式很重要,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適量、適時,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健康走路方式。
參考文獻
[1]鄭春發(fā).腳是人的第二心臟[J].青年科學期刊,2002,(2):44.
[2]邱燁.科學走路不會老[J].新天地期刊,2022,(1):50-55.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多地皮影戲班齊聚“中國皮影之鄉(xiāng)”:好戲又開場中新網蘭州6月1
2023-06-15 08:44
原標題:關于上海和上海人還有更多面的藝術呈現方式電影中的梅到底是一
2023-06-15 08:36
原標題:北京人藝打造女性題材話劇《晚安,媽媽》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
2023-06-15 08:36
原標題:閩南小城漳州攜閩越遺存亮相上海帶來“山海之約”中新網上海6
2023-06-15 08:37
原標題:《全員加速中》全新改造后重回熒屏(引題)AI助力生存挑戰(zhàn)類綜
2023-06-15 08:46
原標題:大型海洋人文紀錄片|《走向深藍》第四集《藍色夢幻》海洋孕育
2023-06-15 07:43
原標題:《愛與尊嚴的時刻》:對話13位極具影響力的當代文學名家工人日
2023-06-14 22:45
原標題:激活青年潮流文化,《中國說唱巔峰對決2023》書寫華語說唱熱愛
2023-06-14 21:41
原標題:觀眾與舞者同臺(主題)瑞士約書亞·蒙登舞蹈團亮相(引題)解
2023-06-14 16:56
原標題:天津理工大學(引題)木雕博物館開館(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
2023-06-14 15:47
6月13日,瑞士約書亞·蒙登舞蹈團的演員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表
2023-06-14 15:54
原標題:星海音樂廳25周年開啟華彩篇章(引題)兩部《黃河》輝映精彩紛
2023-06-14 15:44
原標題:倒計時七天!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開幕在即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6-14 15:51
原標題:國家科技傳播中心“首展”開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哲雯在第
2023-06-14 15:32
原標題:百人競技剁蕎面延安日報訊(記者劉小艷通訊員張娜)“又是膾炙
2023-06-14 14:42
原標題:重新發(fā)現非遺匠心之美《非遺新傳》帶你看→泱泱華夏、源遠流長
2023-06-14 14:34
原標題:非遺里的中國(引題)一個字符一首情歌壯族的“歌譜”太特別(
2023-06-14 14:45
原標題:300余件攝影作品展示京津冀文化遺產之美(引題)北京國際攝影
2023-06-14 14:48
原標題:當網絡犯罪分子遇到颯爽女檢察官(引題)熱播劇《公訴》拓展司
2023-06-14 14:55
原標題:第18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將在南寧舉行共謀智慧圖書館建設合作
2023-06-14 13:53
原標題:“安陵容”轉型大銀幕(引題)陶昕然新片《夾縫之間》獲好評(
2023-06-14 12:40
原標題:第二季《中國好聲音》亞軍張恒遠因病去世,年僅36歲新民晚報記
2023-06-14 11:54
原標題:《閃電俠》大銀幕沉浸見證閃電俠“沖破光速”新民晚報記者孫佳
2023-06-14 11:37
專訪侯明昊、周也:演員需要內心強大,有壓力才有動力中新網北京6月13
2023-06-14 11:55
原標題:導演烏爾善與“紂王”費翔“劇透”《封神三部曲》:(引題)用
2023-06-14 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