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因濃郁的香氣令其備受爭議,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水果。
(相關(guān)資料圖)
近日,短視頻平臺上又一次刮起了一陣“開榴蓮盲盒風”,榴蓮盲盒是指買下一整顆榴蓮,撬開殼后看看最終能獲得多少榴蓮肉,買榴蓮全憑運氣,顧名思義,開榴蓮就像開盲盒一樣,有可能獲得驚喜,也可能是失望。
要如何判斷和挑選品質(zhì)較佳的榴蓮呢?
據(jù)河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專家谷瑞麗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榴蓮品種很多,挑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看外觀
成熟的榴蓮果實的尖刺相對松軟,相鄰的尖刺能夠輕松靠近。如果尖刺比較堅硬,說明果實較生。
也可以通過按壓果實的軟硬程度來判斷榴蓮的成熟度。按上去柔軟有彈性,果實成熟度好。
2、看大小和顏色
一般來說,果粒較大,成熟度較好,同時成熟度高的果粒顏色偏黃,成淺黃或深黃色,如果顏色發(fā)青,則說明果實較生。
3、 看開裂度
通常成熟度高的果實會有一些裂口,當然裂口也不能太大,不然果肉會受到污染。
4、聞氣味
成熟度好的果實氣味濃郁,夾生的果實有一股青氣味。但是,如果你聞到了一股酒精的味道,那說明榴蓮已經(jīng)變質(zhì)了。
遵循以上四點,最大程度上,你也能挑出一顆不太差的榴蓮了。
榴蓮到底為什么這么臭
榴蓮作為熱帶最著名的“重口味”水果,因其獨一無二的口感和刺激性氣味,既被喜歡它的人譽為一種“流連忘返”的美味,又被厭惡它的人嫌棄為惡臭,它的氣味常常被比作像洋蔥和硫。
據(jù)新華社消息,形成榴蓮氣味的重要成分是可揮發(fā)性硫化物,它常被描述為腐臭味、洋蔥味、臭雞蛋味、硫磺味等。研究人員確認了一組與可揮發(fā)性硫化物相關(guān)的基因,這些基因在榴蓮成熟時高度活躍,令榴蓮果實散發(fā)出濃烈氣味。其實普通植物基因組中也含有這些基因,但一般只有單拷貝或兩個拷貝,而榴蓮基因組中則含有4個拷貝,使得可揮發(fā)性硫化物在榴蓮果實中的含量大大增加。拷貝數(shù)是指某基因在整個基因組中的個數(shù)。
研究人員認為,與可揮發(fā)性硫化物相關(guān)的基因?qū)σ吧裆彿浅V匾?,強烈的氣味能吸引動物前來吃它的果實,由此幫助散播它的種子。
榴蓮不能與酒、海鮮同食是真的嗎
網(wǎng)上流傳兩種榴蓮食物相克的說法:
1. 吃榴蓮時不可以喝酒,特別是在喝酒后的8小時內(nèi),即酒精徹底分解需要的時間。糖尿病病人同時吃榴蓮和喝酒危害更大,會導致血管阻塞,嚴重的可能會出現(xiàn)血管爆裂、中風的情況。
2. 榴蓮不能和海鮮同吃。因為海鮮屬于寒性食物,而榴蓮是屬于熱性食物,一起食用會引起嚴重腸胃不適,導致腹瀉、腹痛等。
以上是真的嗎?當然不是。
先辟謠與酒相克的說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張宇表示,榴蓮中的確有含硫成分(也就是榴蓮獨特氣味的來源之一),這些成分可降低肝臟內(nèi)乙醛脫氫酶的活性,而后者又決定了肝臟代謝酒精的速率,所以吃榴蓮會影響酒精代謝,這也是謠言所謂的依據(jù)。但事實是,這些含硫成分降低酒精代謝活性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還和吃榴蓮的量及榴蓮的種類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正常吃榴蓮確實會影響乙醛脫氫酶活性,但只是輕微的影響而已,并不會像謠言中說的那么嚴重,既不會導致酒精中毒,更不會誘發(fā)疾病和死亡。
而與海鮮同食會引起腸胃嚴重不適的說法,歸結(jié)于是所謂食物相克導致的腹瀉、過敏等問題,其實是由于某種食物本身不潔導致的,或是進食者本身有食物過敏體質(zhì)。其次,任何的飲食行為都需講求適時、適度和適量。榴蓮和某些食物出現(xiàn)的“上火”癥狀,可能是因為食用過量導致的。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會造成食物消化和營養(yǎng)素吸收負擔加重,進而影響體液和激素分泌,甚至誘發(fā)臟器和免疫功能紊亂,因此出現(xiàn)一些諸如尿黃、牙痛、咽喉痛的癥狀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該如何最大限度延長保存時間
1、自然保存:購買榴蓮以后如果沒有打開可以直接把榴蓮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在存放以前最好把它外層包裹上一層紙箱,這種保存方法可以讓榴蓮的可存時間延長三到四天。
2、冷藏保存:榴蓮吃不完可以把果肉取出來放在保鮮盒中,密封以后再把保保鮮盒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進行保存,這樣能保證榴蓮一個星期左右不會出現(xiàn)變質(zhì)。
3、冷凍保存:榴蓮果肉取出后用保鮮膜包起來,再存入到冰箱的冷凍室中進行存放,可以讓榴蓮保存幾個月不變質(zhì),食用時取出融化后再食用,清涼爽口,特別誘人。
標簽:
上一篇:今日最新!國際博物館日丨驚艷了!來看古人的這些時尚單品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遇見你丨賀宗耀和他的電影博物館膠片旋轉(zhuǎn)、光影重現(xiàn)。剛才畫面里的黑白電影,仿佛讓人一下子回到了
2023-05-18 09:38
原標題:北京金石博物館開館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位于慶云寺的北京金石博物館揭牌開館,這也是始
2023-05-18 09:47
原標題:推動非遺活化利用(引題)京西“非遺禮物”設(shè)計大賽啟動(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聞逸)為進一步
2023-05-18 09:50
原標題:臺州亂彈講述脫貧致富故事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臺州灣,波連波,潺潺流水唱新歌……”日前,
2023-05-18 09:55
原標題:《牡丹亭》亮相中國戲劇梅花獎澳門分會場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5月16日電(記者富子梅)第31屆中國戲
2023-05-18 08:46
原標題:《爸爸當家2》:以“伴”之名,聚焦家庭育兒互助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鐘玲聚焦當下社會“全職爸爸
2023-05-18 08:35
原標題:80后花20年,讓洞頭貝雕有了第一家博物館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蔣肖斌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qū),一個擁有30
2023-05-18 08:48
原標題:上海責令“笑果文化”暫停演出、開展整頓上海市文娛領(lǐng)域綜合整治領(lǐng)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
2023-05-18 08:53
中國—中亞峰會原標題:腰鼓,打出個精氣神5月17日下午起參加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五國元首陸續(xù)抵達西安在
2023-05-18 05:32
原標題:浙江上城發(fā)布首批“星級博物館”構(gòu)點塊結(jié)合博物館群落體系中新網(wǎng)杭州5月17日電(王題題)喜迎亞運
2023-05-18 05:41
原標題:《東方大港》亮相國家大劇院展現(xiàn)港口建設(shè)者的動人故事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王群高聳如林的橋吊繁忙
2023-05-17 22:37
原標題:《帶殼的牡蠣是大人的心臟》:用漫畫講文學故事人民網(wǎng)北京5月17日電(劉穎穎)近日,漫畫書《帶殼
2023-05-17 20:33
原標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近現(xiàn)代書畫赴湖北展出中新網(wǎng)武漢5月17日電(梁婷魯黎)由湖北省博物館、重
2023-05-17 20:42
原標題:大師聯(lián)手《唐·帕斯夸萊》《丑角》將演中新網(wǎng)北京5月17日電(記者高凱)集結(jié)多位大師級主創(chuàng),由浙
2023-05-17 19:35
原標題:黃梅戲名家吳瓊天津大禮堂獻藝(引題)《女駙馬》徽風皖韻動人(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黃梅戲
2023-05-17 18:34
原標題:脫口秀豈能只求“笑果”今晚報記者丁曉晨近日,笑果文化旗下藝人在線下演出中發(fā)表不當言論一事引發(fā)
2023-05-17 18:35
原標題:葉祖新:相貌變化不大內(nèi)心不斷成長羊城晚報記者龔衛(wèi)鋒因在古裝劇《步步驚心》中飾演十阿哥而被觀眾
2023-05-17 17:40
原標題:“翻紅”變“翻車”情懷不是萬能牌北京晚報記者李夏至每年一度的“姐姐之戰(zhàn)”向來都自帶話題,今年
2023-05-17 16:50
原標題:羅晨雪澳門逐“梅”(引題)出演杜麗娘真的很幸運(主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5月8日至21日,由中國文
2023-05-17 16:56
原標題:《東方大港》亮相國家大劇院展現(xiàn)港口建設(shè)者的動人故事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王群高聳如林的橋吊繁忙
2023-05-17 15:50
原標題:粵劇電影《睿王與莊妃》上映人民日報廣州5月16日電(記者羅艾樺)近日,適逢第三十一屆中國戲劇梅
2023-05-17 15:50
原標題:治愈系繪本作家寂地攜新作歸來:創(chuàng)作是我對這個世界最深的熱愛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經(jīng)歷過
2023-05-17 15:41
原標題:原創(chuàng)音樂劇《星辰》講述雄安建城故事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著名音樂劇演員鄭棋元領(lǐng)銜主演、講述雄
2023-05-17 15:56
原標題:人類學轉(zhuǎn)向標志性著作《森林如何思考》中文版面世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俊宇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
2023-05-17 15:55
原標題:浙江上線“鄉(xiāng)村博物館地圖”光明日報記者陸健5月15日,隨著印章蓋到舞臺中央的卷軸上,2023年“5·
2023-05-17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