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需要時間,休息過多也可能造成問題。
撰文 | 阿司匹林42195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1月,《自然綜述:微生物學》(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雜志刊發(fā)了一篇題為《長新冠:主要發(fā)現(xiàn)、機制和建議》(Long COVID: major findings, mechanisms and recommendations)的綜述[1],內(nèi)容介紹到中文媒體時,標題被起成了很驚悚的《Nature重磅綜述:如果不采取行動,長新冠或會造成終身殘疾》。這篇綜述稱,感染過新冠病毒,也就是陽過,但不需要住院的人中,至少10%-30%有長新冠。
乍一看,這個期刊不錯,是大名鼎鼎的Nature子刊;通信作者Eric Topol醫(yī)生也很有名,維基百科有他的專屬頁面,介紹說他是美國心臟病專家、科學家和作家,是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的創(chuàng)始人、主任、分子醫(yī)學教授。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10%-30%這個數(shù)據(jù)就很權威呢?
不一定,今天咱們來分析一下。
這篇綜述其實有幾個不足之處:
01 這篇文章對長新冠的詮釋不是業(yè)界共識
長新冠(long covid)的定義經(jīng)過三年疫情的打磨其實越來越明確了。早在2020年,美國CDC就提出發(fā)病四周后還有癥狀就算“新冠后遺癥”。
此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通過對幾百位長新冠病人、研究人員、以及專家的調(diào)查,于2021年10月總結出一個長新冠的準確定義:新冠感染三個月后,還有癥狀持續(xù),或者發(fā)展出了新癥狀,這些癥狀至少有兩個月了,而且不能被其他原因解釋,這才叫“新冠后狀況(長新冠)”[3]?,F(xiàn)在各國研究長新冠時大多采用WHO的定義。 癥狀可能是從 COVID-19 急性發(fā)作中初步恢復后新出現(xiàn)的癥狀,也可能從最初的疾病中持續(xù)存在。癥狀也可能隨時間波動或復發(fā)。
但在這篇綜述里,作者沒有采用WHO既定的長新冠定義,只要是核酸轉陰后存在的癥狀都歸在長新冠里,這種方法,長新冠的比例會偏高,而且無法和其他相關文獻進行比較。
02 這篇文章不夠嚴謹
NIH研究長新冠的傳染病學家Michael Sneller博士指出[4],研究長新冠必須有合適的對照組。比如在疫情早期,Sneller等人發(fā)現(xiàn)新冠感染結束后50%-60%的人都表現(xiàn)出一個肺部測試異常,一開始他們擔心這是新冠感染的遺留癥狀,但進一步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即使未感染新冠的人也有這么高的比例有同樣的異常癥狀。這說明這一肺部指標異常與新冠感染并無關聯(lián)。
感染新冠后最常見的癥狀有疲倦、失眠,而三年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本身也可以引發(fā)類似的癥狀,怎么能確定疲倦失眠是感染新冠引起的,還是長期壓力導致的?因此我們說,研究長新冠必須要和恰當?shù)膶φ战M進行比較,才可能得出較為嚴謹?shù)慕Y論。
除了沒有對照組,這篇綜述還包括了不少尚未經(jīng)過同行評審的預印本研究和個例報道,比如“吃了Paxlovid長新冠就消失了”之類的個體自述經(jīng)驗,這些都令文章“顯得不靠譜”。
03 文章作者并非長新冠的專業(yè)研究人員
這是一篇病人主寫的文章,由三位長新冠病人和Topol博士合作。其中第一作者Hannah E Davis是做藝術工作的,得了長新冠后她成立了一個推動長新冠研究的組織Patient-Led Research Collaborative(患者主導的合作研究組織),并自稱為長新冠活動家[5]。而通信作者Eric Topol博士雖然是“美國國家醫(yī)學院”的院士,但他也并非長新冠的專業(yè)研究人員。
作為對比,咱們再看看2022年10月的另一篇長新冠薈萃分析,名為《對全球2020年和2021年有癥狀新冠感染后出現(xiàn)持續(xù)性疲勞、認知、和呼吸癥狀群的比例估計》(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這篇文章發(fā)表在頂級醫(yī)學期刊《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上。這篇分析的結果表明,在有癥狀的非住院感染者中,有長新冠的比例為5.7%,遠低于Topol綜述認為的10%-30%。同時,JAMA文章還寫到:病人平均4個月就痊愈了,等于診斷為長新冠后一個月就好了。長新冠的比例到12個月時降到低于0.9%[6]。
和前一篇不同,這篇文章也有幾個特點:
1. 這個研究項目是世衛(wèi)組織牽頭的,由全世界各國幾十名研究長新冠和統(tǒng)計的科學家通力合作而成。
2. 研究人數(shù)多。這篇是至今最大規(guī)模的長新冠薈萃分析,囊括了全球54項研究結果和兩個醫(yī)療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據(jù),共涉及120萬新冠病人。
3. 分析嚴謹。文章作者里有不少生物統(tǒng)計學家,他們用了貝葉斯統(tǒng)計方法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去除了其他原因導致的癥狀,或者說減小了數(shù)據(jù)噪音,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哪些長期癥狀的確是由新冠感染導致的。
總之,對比這兩篇綜述性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判斷一份學術文獻是否靠譜時,應注意定義是否準確、方法是否嚴謹、作者是否專業(yè)人士等因素,不能只看作者或雜志的名氣。
說完了文獻,再回到現(xiàn)實?,F(xiàn)在還有不少朋友轉陰后一直有點不舒服,說自己康復了但還沒有回到病前的狀態(tài),更有不少人表現(xiàn)出有心悸、咳嗽等癥狀。那我們該怎樣看待這類情況呢?
首先,陽康之后,身體需要收拾殘局。
本文所說的“陽康”,是指感染新冠(陽了)后,核酸檢測結果轉陰。這時如果還有一些殘留癥狀,是很正常的。我們的身體第一次和新冠病毒短兵相接,需要一些時間來打掃戰(zhàn)場,再開始戰(zhàn)后重建,而每個人恢復的進度不一樣。所以有的朋友時不時還有咳嗽、疲倦等癥狀,不用擔心,這些一般會逐漸恢復的,到轉陰三個月時,只有不到6%的病人還有這些癥狀[6]。
其次,這些癥狀可能反映了我們身體的用進廢退。
測出陽性后,你有沒有坐新冠“月子”?或有沒有較長時間的休息?如果長時間活動減少,陽康后出去爬個樓梯、走快一點,就可能感覺心跳加速、或氣喘不上來。其實這是休息多了產(chǎn)生的耐力下降,醫(yī)學上叫deconditioning。這個詞指一段時間不太活動、臥床休息、或者靜止生活狀態(tài)之后引起的復雜的生理改變。其中最主要的影響是造成肌肉力量下降及肌肉減少。好在這些都不需要擔心,只要慢慢加強活動,體力就會好轉,那些癥狀就會逐漸消失。
不得不說,許多人了解到新冠感染有這些“風險”,社交媒體和某些專家功不可沒。在網(wǎng)絡上,新冠感染后發(fā)生心肌炎的可能性被夸大了,嚇得很多人不敢輕舉妄動,有的還去醫(yī)院要求查心肌炎。還有些專家錯誤地按照對競技運動員的要求來要求大家,讓大家轉陰后至少十天內(nèi)不能運動[7]。但實際上,大部分氣喘心悸的癥狀可能只是來自于身體的“退化”。
肺部殘留纖維化的患者尤其如此。這些病人本來呼吸功能就不好,一活動容易喘不上氣來,因此他們常常或坐或臥,減少活動。但這又是個惡性循環(huán):長期靜止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心肺功能進一步下降。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肺病病人的呼吸能力差可能更多取決于身體不夠強健,而不是他們肺部病變的嚴重程度[8]。
在醫(yī)生群里,常見有人問病人肺部有些纖維化,是否要用某種藥物甚至干細胞療法?專家們一致回答,沒有用,關鍵是病人要適當活動并多做肺部康復訓練。
還有少數(shù)人在陽康后的癥狀符合一種名為“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POTS)的疾病的描述。這些病人站起來后會出現(xiàn)頭暈、心慌、視力減退等癥狀,而且10分鐘內(nèi)靜息的心率升高超過30次/分鐘,但血壓不下降。目前對POTS的治療思路主要是保持充分的水分和電解質。不過,POTS診斷并不是新冠患者獨有的,有很多原因,比如血容量不足、機能失調(diào)、自身免疫問題等,都會導致以上癥狀。
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科學家發(fā)現(xiàn),很多其他病毒——比如流感病毒——感染后也有一小部分人會留有長期癥狀,這類情況總稱為“病毒感染后癥狀”。
比如,一項涉及美國122個醫(yī)療中心的研究對比了1.7萬名新冠病人、1.7萬名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人和1.7萬名正常人,發(fā)現(xiàn)在病毒感染后一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里,患者出現(xiàn)幾十種長期癥狀中,只有七種和新冠病毒感染相關。這七種癥狀是:心悸、脫發(fā)、疲勞、胸痛、呼吸困難、關節(jié)痛和肥胖。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有的長新冠癥狀出現(xiàn)的可能性并沒有顯著高于其他病毒感染[9]。所以,我們要重視長新冠,但也不要夸大它的影響。
第三,我們既要關注身體的不適,更要關注心理上的不適。
比如,陽康后,你有沒有覺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多、胃疼?要知道,這些癥狀不見得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它們也是焦慮的常見癥狀。
還有人人談之色變的“腦霧”,但要知道,疲勞、焦慮、情緒低落都可能影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所謂的“腦霧”是不是和民間常說的“一孕傻三年”有點類似呢?
身心是合一的,改善了心理健康,許多軀體癥狀可能就會得到改善。三年疫情給每個人都帶來了精神壓力,這就是為什么“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結合大流行的情況,在2022年首次提出要篩查青少年有沒有焦慮抑郁的問題[10]。思想壓力大、焦慮、長期睡眠有問題的朋友最好尋求心理學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總之,陽康后殘留的癥狀可能意味著身體仍在恢復,也可能是因為我們休息得過多。實際上真正的長新冠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該如何應對長新冠的癥狀呢?有幾件事很有效但也很容易被我們忽略,那就是要吃好飯、不脫水、睡足覺、多活動。做好幾件事,就可能改善不少癥狀。
注意并沒有任何營養(yǎng)品、保健品可以幫助更快的恢復,包括免疫球蛋白。到醫(yī)院去查抗體或做CT也沒有臨床意義。
但是,如果陽康后的癥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或者越來越重了,或出現(xiàn)了新的癥狀,還是要及時就醫(yī),畢竟除了新冠,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疾病。如果新冠后癥狀持續(xù)超過三個月,也可能是長新冠,需要進一步診治。
總之,現(xiàn)在有很多關于長新冠的研究,讀對文章很重要。陽康后的很多癥狀只是表現(xiàn)了身體逐漸恢復的過程,而并不是器質性的問題,絕大部分人都會逐漸恢復。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9-022-00846-2
[2] https://www.covid.gov/longcovid/definitions
[3] https://www.who.int/europe/news-room/fact-sheets/item/post-covid-19-condition
[4]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scientists-are-teasing-apart-biology-long-covid
[5] https://me-pedia.org/wiki/Hannah_Davis
[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7443
[7] https://www.nebraskamed.com/COVID/how-and-when-to-start-exercising-again-after-covid-19
[8] UpToDate: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unexplained dyspnea
[9] https://academic.oup.com/ofid/article/10/1/ofac683/6953331#392762420
[10]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recommendation/screening-anxiety-children-adolescents
出品:科普中國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shù)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fā),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nèi)聯(lián)系后臺。
上一篇:今年閏二月,閏月是如何確定的? 今日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票房突破1億元鄭州日報訊(記者秦華)漫威電影宇宙第五階段的首發(fā)之作——超級英雄電影《蟻人與黃蜂女:量子
2023-02-20 09:45
原標題:橫琴天沐河草地音樂節(jié)開幕(引題)?30組原創(chuàng)音樂人草地開唱(主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陳治家)上周末兩天每天下午3時至晚上10時
2023-02-20 09:50
原標題:文旅產(chǎn)品宣介,還需用心用情落到實處【文化評析】近日,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文旅局發(fā)布的一條名為《WhoamI》的短視頻火了。該局局長降
2023-02-20 09:45
原標題:李林曉《鎖麟囊》贏得滿堂彩(主題)恩師張火丁贊其十年學藝迎來質變(副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謝謝大家,我會繼續(xù)努力的。”前晚,
2023-02-20 09:37
原標題:新創(chuàng)大戲、經(jīng)典好戲上周末場場爆滿(引題)京城舞臺迎來新一波觀演熱潮(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雖然雨雪、大風
2023-02-20 09:33
原標題:越來越年輕的非遺——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觀察新華社西安2月19日電(記者蔡馨逸、鄒競一)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年會正在陜西榆
2023-02-20 08:39
河北肅寧:民族樂器產(chǎn)業(yè)奏響高質量發(fā)展旋律2月18日,河北省肅寧縣一家民族樂器生產(chǎn)企業(yè)的工人在生產(chǎn)車間內(nèi)制作樂器。民族樂器制造業(yè)是河北省肅
2023-02-20 08:44
原標題:“儷人行”“青衫渡”一周兩次登臺國家大劇院(引題)?青年奏國樂古風古韻新表達(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繼2月12日“寶藏國
2023-02-20 08:53
原標題:賀蘭山中發(fā)現(xiàn)最早的西夏瓷窯址:反映了兩宋與西夏交融的歷史澎湃新聞記者高宇婷寧夏賀蘭山內(nèi)一項重大考古項目的發(fā)掘,使得西夏王朝的
2023-02-19 17:35
原標題:河北尚義發(fā)現(xiàn)中國北方萬年文化史最新實證國家文物局15日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5項重要考古成果。河北尚義四臺
2023-02-19 11:39
原標題:行進中的經(jīng)典北京人藝《雷雨》再上演中新網(wǎng)北京2月18日電(記者高凱)一座周公館,幾代《雷雨》人,2月17日晚,北京人藝經(jīng)典劇目《雷
2023-02-19 11:51
原標題:今日雨水:雨潤大地氣象新中新網(wǎng)北京2月19日電(記者上官云)斗轉星移,冬去春來。“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恰好處在數(shù)九的“七九
2023-02-19 09:45
原標題:長影開展全國首次小屏虛擬制片深度測試中工網(wǎng)訊(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柳姍姍彭冰)日前,長影第三攝影棚開展全國首次針對小型LED屏的
2023-02-19 08:35
原標題:今日雨水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陳子蘊今日6時34分,雨水至。從今天開始,雨量漸增。春雨過后,陽光開始浸染早春大地。值此時節(jié),草木開
2023-02-19 08:53
原標題:走出一條更具東方美學的動畫道路(主題)——訪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游戲學院教師蔡智超(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玉梅于園媛許馨儀編者按
2023-02-19 08:54
原標題:聲音從頭頂飛過《中國乒乓》做了啥?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經(jīng)歷了春節(jié)期間臨時撤檔、延期,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以下簡稱《中國
2023-02-19 08:48
原標題:電影票房、劇集點擊率、圖書動銷量、熱搜與熱評……一個個數(shù)據(jù)都在佐證,中國科幻題材正乘風破浪駛向廣袤宇宙(引題)專訪劉慈欣:我
2023-02-19 08:56
原標題:《情滿九道彎》演繹北京胡同情懷中工網(wǎng)訊(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賴志凱)京味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情滿九道彎》,2月17日起,在中央電
2023-02-19 07:50
原標題:《巨區(qū)林屋·軸》王蒙[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自號“黃鶴山樵”。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畫家
2023-02-19 05:45
【進擊吧,國產(chǎn)科幻2】原標題: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工人日報》專訪——(引題)“有生之年,會看到許多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主題)工人日報
2023-02-19 05:42
【視線】原標題:《2022年中國游戲產(chǎn)業(yè)報告》發(fā)布(主題)游戲產(chǎn)品注重中華文化內(nèi)涵(副題)中工網(wǎng)訊(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蘇墨)日前,《2022
2023-02-19 05:48
原標題:義烏:經(jīng)濟奇跡背后的文化底蘊2月16日,在義烏城市規(guī)劃館中,導游向參觀者們介紹義烏從最初的小城發(fā)展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歷程,并介紹
2023-02-19 05:34
【藝評】原標題:AI能寫情書,可它能表達“心”嗎?羅筱曉剛剛過去的情人節(jié),最近在全網(wǎng)走紅的ChatGPT當了一次氣氛組成員——幫使用者寫情書。
2023-02-19 05:35
原標題:382件文物文獻首次匯聚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fā)現(xiàn)展作者:王偉偉近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fā)現(xiàn)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
2023-02-18 13:40
原標題:拿掉“貴妃醉酒”恢復“翠盤舞”180人龐大陣容(引題)新版京劇《大唐貴妃》重現(xiàn)千古絕戀(主題)攝影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曉溪2月17日至
2023-02-18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