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在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后,我開始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問題: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請大家默讀一、二自然段,畫出能解釋這個問題的語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片刻,有學生開始舉手了。幾位學生都說到了這樣兩句話,“孫悟空緊急關頭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氣,毫毛立刻變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孫悟空。這就是克隆。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p>
這兩句話都是在說明什么是克隆。顯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則是科學定語,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說明文,不僅要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更要清楚是怎么寫的,也就是說明方法的問題。于是,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進行再辨析?!罢埓蠹易x一讀,比一比,這兩句話哪一句話更能說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為什么?”
結果,學生一致認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于理解。第二句則更為準確一點。通過比較,學生也明白了這是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
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克隆”技術的神奇、發(fā)展以及成就。教學第八自然段末尾的“……”時,我采用了假設法: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想克隆 ,(為人類造福什么) 。借此問題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體驗克隆的神奇。但是,讓我意想不到的一幕發(fā)生了,一名學生用響亮的聲音回答道: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想克隆一所希望小學,讓所有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快樂學習……多有愛心的.一個孩子呀,但這一說,遭到了其他同學的極力反對,有的說“房子是沙土、石子、磚塊做的,不需要克隆。”有的說“房子是建造的,怎么能說克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這位女生被迎面襲來的反駁搞得莫名其妙??吹贸鏊还庥行┦б?,更存有太多疑惑:老師不是剛剛說被克隆的物體與原來的事物看上去一樣嗎?怎么我克隆一所學校就不行呢?……此情此景,讓我措手不及,我備課時全然未想到這一問題,學生會提及到克隆與生物無關的事物。正因如此,當時的我竟然將一個最好的時機“放跑”了,只是順應著其他學生的說法“趟”了過去——對,有道理!若當時“順水推舟”,接著其他學生的話題引導下去,點破“克隆”就是針對有生命、有細胞的生物而言的,而沙子、石頭、磚塊有細胞、有生命嗎?那么 “克隆”的真正含義就迎韌而解了。
課都上完了竟還沒弄清楚自己該教什么?真是太不負責任了!”看到這里,我暗暗為自己的馬虎而自責。怎么辦呢?都說“亡羊補牢,未為晚矣”重新設計,再上一遍吧。這一課我抓住文中能體現(xiàn)說明文特點的句段,讓學生邊讀邊總結概括說明方法,在讀中體會說明文中用詞的準確……這堂課也上得不是很順利,學生對用詞的準確很容易理解,但是他們對文中句段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判斷。這又讓我多費了很多口舌,但從學生的表情來看,還有部分學生仍是一臉茫然……
遇到這一問題后,我深刻地意識到鉆研教材的同時,還得鉆研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備課,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領會生活。
終于把“神奇的克隆”上完了,可是回過頭來看,又覺得留下的空白太多,學生只是熱鬧于克隆太神奇,太奇妙了,想象將來克隆好多東西讓人們享用不盡。
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性文章的本質及特點是什么?
1、帶有一定文藝性的,指科學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2、科普性為主的,如《向沙漠進軍》《宇宙里有些什么》《神奇的克隆》
3、實用性的,如說明書、解說詞等
教學這一類課文時,根據其文本特點,老師抓住知識點,引導學生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和說明方法,這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既然是語文課自然有別于自然、科學等學科。教學說明性文章,除了達成知識目標之外,應該還有著更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激發(fā)科學的精神,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學習說明的方法,追尋課堂的"情趣……引導學生關注知識背后的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作者思考問題、關注生活、細心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知識所折射出來的人文情懷與科學光輝,都應成為說明性文章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性文章是否需要說明方法的教授?
《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中對于閱讀說明性文章,有這樣的要求:“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性文章教學難在什么地方?
對于這類科普性質的說明文章,學生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儲備,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更是知之甚少。臉紅地說一句,我這個做教師的也是只知個大概,課前還要臨時“充電”,以防課上被學生難倒。所以,科學知識的缺乏,這可能是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又一影響。如課文當中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就讓我無法去說,只能告訴學生:“是爸爸媽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這就是有性繁殖?!?/p>
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性文章教學應注意什么?
說明文教學=講解員介紹。教學時,如果教師像科技博物館的講解員那樣,一廂情愿地去介紹科學知識,而學生枯坐冷板凳,成了只灌貯知識的容器。這樣課上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也失去了語文課的本味。
說明文教學=常識課。學生讀到像《神奇的克隆》這樣的說明文,科學知識匱乏的學生會有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再錯誤地說明文的目的是就是給學生以知識,那在教學中就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傳達的主要內容時,千方百計地拓展關于該領域的知識,然而這樣做,亦背離了語文教學的軌跡
說明文教學=說明文寫作課。我們總習慣地以為,教一篇說明文,就得講說明的寫作方法,否則就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于是,“舉例子、打比方、舉數字”等抽象的概念就一個個強加給學生,語言被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這樣一來,科學沒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離了文本……其實、這些說明性文章內容涉及了眾多的科學文化領域,它們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了解說明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這星期,教學《神奇的克隆》一課,教學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在思考中又讓我學習了不少東西。
因為覺得這一課內容簡單,所以我也沒太重視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只是參考了一下“鳳凰語文論壇”上的教學設計,然后自己簡單地修改一下就算了。上完課后唯一的感覺就是很累、嗓子很難受。為什么上這節(jié)課這么累呢?回想課上的一個個環(huán)節(jié),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整整一節(jié)課除了學生讀課文,其余的時間我都在回答學生的問題!
這是怎么回事?其它課可都不是這樣的呀?再次來到“鳳凰語文論壇”的我,一點一點地細心閱讀與此課有關的所有文章,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來這篇課文與其它的文章不一樣,它是說明文(也稱說明性文章)。論壇上大部分老師認為教學的思路應當是這樣:首先,把這篇文章的教學定位為說明文的教學。那么就有一些相應的.說明文的方法的介紹和學習。例如,課文中對“克隆”一詞下定義的語句,就是運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有舉例子、分類別等說明方法。其次,還要注意到文章遣詞造句的特點,抓住了“許多”“一般”“一些”能夠體現(xiàn)作者科學嚴謹精神的詞語……
“課都上完了竟還沒弄清楚自己該教什么?真是太不負責任了!”看到這里,我暗暗為自己的馬虎而自責。怎么辦呢?都說“亡羊補牢,未為晚矣”重新設計,再上一遍吧。這一課我抓住文中能體現(xiàn)說明文特點的句段,讓學生邊讀邊總結概括說明方法,在讀中體會說明文中用詞的準確……這堂課也上得不是很順利,學生對用詞的準確很容易理解,但是他們對文中句段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判斷。這又讓我多費了很多口舌,但從學生的表情來看,還有部分學生仍是一臉茫然……
當我?guī)е蓡栐俅蝸淼搅锁P凰語文網,看著網友們在論壇上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我更加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參考了網友們的各種意見,又在網上讀了幾篇關于小學說明文教學的論文,我覺得說明文教學時要注意:一.教師不能像科技博物館的講解員那樣,一廂情愿地去介紹科學知識,而學生枯坐冷板凳,成了只灌貯知識的容器。這樣課上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也失去了語文課的本味。二|、學生讀到像《神奇的克隆》這樣的說明文,科學知識匱乏的學生會有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再錯誤地說明文的目的是就是給學生以知識,那在教學中就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傳達的主要內容時,千方百計地拓展關于該領域的知識,然而這樣做,亦背離了語文教學的軌跡。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技術的科普類說明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
1.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我用《西游記》中孫悟空故事引出課題,學生興致盎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2.教學本課時,我采用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的四步模式嘗試教學,主要在“設疑探究”中精心設計問題,以便學生自學、合作、探究。根據本課特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六個小問題統(tǒng)領全文。問題小,課文內容清晰,因此在小組里學習起來就相對簡單,學生很快就完成了學習任務,只是對說明方法有疑問,我便把這個問題集中起來集體講解,在學生疑難之處講就體現(xiàn)出來了,效果非常好。
3.激發(fā)思維,大膽想象。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后,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更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但是整節(jié)課下來,我仍有許多困惑:
1.本課教學過程中,體悟和讀書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處理好。我為了采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文本內容問題化,為了體現(xiàn)這種模式,就忽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篇課文是說明文,其情感因素不是特別強,所以更加忽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
2.學生培訓不到位。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有流于形式之勢。雖然平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但終究是不夠細致,以至于在公開教學這樣的場合,學生不敢真正動起來。有些組長話說不響,有些組員無所事事,匯報時成了好學生的天地,使后進生更加掉隊了。這個問題很嚴重,給我敲響了警鐘,今后在學生訓練是還需想辦法,逐步提高。
對于《神奇的克隆》這一文的教學,我一開始就思考著:假如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克隆知識的認識上,則會變成科學課;若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又顯得索然無味,所以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學生學習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正確理解克隆的“奇妙”之處,重在感悟文章的語言上。教學中主要注意了如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找出體現(xiàn)克隆“神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自由回答來完成,學生紛紛找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語段等,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激起興趣,學習說明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介紹克隆是什么時的說明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從前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義,而后以一句話:“作者在介紹什么是克隆時,本身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盎然,紛紛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本段運用分類別、舉例子、下定義等說明方法,從四個角度分別介紹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識的介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資料,活學活用。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介紹時,配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陶陶。其后我再向學生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大大激發(fā)起學生的熱情。再如,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內容,第八節(jié)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引發(fā)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還引導了學生交流從網絡、書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重要意義??寺〖夹g從它一問世起就成為了一個涉及到人倫關系的生物科技,所以便備受關注,也因此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便是克隆到底能不能造福人類。這也是“科學技術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的集中體現(xiàn)。由此,在學生體味了克隆造福人類好處后,我從“真假孫悟空相吵”的畫面引出“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一定是好處嗎?”的思考,進而以圍繞“克隆技術一定能造福人類嗎?”的辯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勇敢跳出文本,大膽地辯論,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4、激發(fā)思維,大膽想象。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后,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更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這課教學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其間我學生的互動并由此撞擊出的火花也很有意思,雖然回想仍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萬事開頭難”,上一堂課如果從一開始就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之后的進程也會輕松許多,而能做到這一點,首先得益于說明對象的特點??寺∈菍W生很感興趣的話題,神秘又屬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可既然是事理性說明文,自然不乏抽象概念,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文字死板地介紹,再有趣的話題也會變得沉悶。針對學生很容易在較冗長的理論前產生厭倦的心理,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導入對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個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個“羅納爾多……”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對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進行運作、為何會有這么神奇的力量等問題產生濃厚的追問興趣。調起他們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說,即使再枯燥學生也會認真聽講。
作者在介紹什么是克隆時,本身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
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盎然,紛紛思考,答案精彩紛呈。生:這樣更突出了神奇……
生:這樣能把克隆介紹得更詳細……
生:這是一種多方面的介紹……
一個個小手在高舉,一種種思維在跳躍。面對孩子們興奮的小臉,我感到的成功的快樂。“學習本段的寫作方法”這個難點也迎刃而解。
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他們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在介紹中,及時加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無窮,又怎會排斥反感?其后我讓學生再分類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就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熱情。
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起引導作用,但絕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經驗。而只有營造出輕松、活躍、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才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教師拋出問題,而后作為旁觀者,在必要時調動氣氛或適時的調整學生的語言表達并進行恰當的`鼓勵,而學生能根據已學到的關于克隆的知識進行分析辨別,并能提出有說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達到。
尤其令我高興的是,一開始擔心學生不嚴肅對待辯論,并只是從片面思考的情況并未出現(xiàn),而結果讓我備感欣慰,學生的回答都相當有條理且極具說服力?!澳闶侵С诌€是反對克隆人”,學生有從倫理方面進行分析、想象,也有從人類基因方面進行考慮,提出將出色的基因進行克隆等,都很出采。但遺憾的是在辯論過程中作為教師我仍時?!安桓始拍钡乇砻饔^點,也許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立場。有時我應該作為一個完全的旁觀者,欣賞他們的表演就好,要把主動權給學生,相信他們的實力,使他們擁有更多自信,更多勇氣。
最后,我感到困惑的是:理解和讀書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處理好。雖然也知道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但是一到課堂上,要么缺少讀書,要么理解不深入??磥?,自己還要錘煉基本功,才能真正享受到語文的樂趣。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所以我在第一課時教學時,緊扣說明方法,先讓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課文,復習了哪些說明說法。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不太熟悉,所以我認為:復習很有必要。第二節(jié)課課教學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其間我學生的互動并由此撞擊出的火花也很有意思,雖然回想仍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萬事開頭難”,上一堂課如果從一開始就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之后的`進程也會輕松許多,而能做到這一點,首先得益于說明對象的特點。克隆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神秘又屬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針對學生很容易在較冗長的理論前產生厭倦的心理,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導入部分必須馬上抓住學生的眼球,這就需要我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導入對象,如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個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個“羅納爾多……”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對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進行運作、為何會有這么神奇的力量等問題產生濃厚的追問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多些插圖,以圖文對照形式進行講解,使抽象的文字所表達的含義能在直觀的圖象輔助下更顯清晰到位。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我就以圖片形式來展示,配以我自己的講解,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無窮,又怎會排斥反感?其后我再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從而就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熱情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技術的科普類說明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有關克隆技術的科學知識。在《神奇的克隆》一文的教學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找出體現(xiàn)克隆“神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自由回答來完成,學生紛紛找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語段等,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激起興趣,學習說明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介紹克隆是什么時的說明方法時,我先讓學生從前四個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義,而后以一句話:“作者在介紹什么是克隆時,本身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個自然段。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致盎然,紛紛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本段運用分類別、舉例子、下定義等說明方法,從四個角度分別介紹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識的介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資料,活學活用。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介紹時,配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陶陶。其后我再向學生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大大激發(fā)起學生的熱情。再如,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內容,第八節(jié)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引發(fā)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還引導了學生交流從網絡、書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重要意義。
4.激發(fā)思維,大膽想象。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后,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更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最后談談我教本課的困惑:本課教學過程中,體悟和讀書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處理好。雖然也知道在讀中體悟,在體悟中讀,但是一到課堂上,要么缺少讀書,要么體悟得不深入??磥?,自己以后還要錘煉基本功,真正馳騁于語文天地,真正暢享到語文的樂趣。
標簽:
上一篇:世界報道:植物觀察日記200字 植物觀察日記300字免費(四篇)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孤星之旅:蘇東坡傳》(引題)蘇軾成長為蘇東坡的人生行旅(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當下關于蘇東坡的傳記已經有多種。如
2023-04-16 14:32
原標題:天津京劇院奉獻程派名劇《梅妃》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天津京劇院昨晚在濱湖劇院演出程派名劇《梅妃》。至此,《CCTV空
2023-04-16 10:43
原標題:舞臺劇《寄生蟲》主演馬天宇(引題)想要走出舒適區(qū)(主題)新民晚報記者吳翔“爸爸已經去世四五年了,我特別想我爸的時候,就給他發(fā)
2023-04-16 10:47
原標題:原創(chuàng)音樂劇《廣交天下》成功首演(引題)廣交天下都是愛(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wèi)鋒4月15日20:00,原創(chuàng)音樂劇《廣交天下》登陸友誼劇
2023-04-16 10:53
原標題:“大地歡歌”云南鄉(xiāng)村文化活動年正式啟動中新網昆明4月15日電(成潔煥)15日,2023年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大舞臺系列活動暨“大地歡歌”
2023-04-16 10:36
原標題:作家駱平“高知女性”系列出新作(引題)《半糖時刻》描摹當代人“情感方程”(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劉珈汐四川作
2023-04-16 10:38
原標題:2023北京書市新體驗光明日報北京4月15日電(記者張景華通訊員張紫旖、鄧白露)新書首發(fā)、名家講堂、閱讀營地、主題專區(qū)……4月14日,
2023-04-16 09:41
原標題:格?;ㄩ_我看著眼前的格?;ǎ闹凶躺鲆环N奇特的感覺。這里是客廳南端的陽臺。一個水槽形狀的長方體花盆,緊靠整面的落地玻璃窗擺
2023-04-16 08:45
原標題:來澳門,體驗博物館里過周末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金晨?“今天和喜歡的‘賽車手’都合了影,還通過VR體驗了賽車的極限速度,真是太刺激
2023-04-16 08:33
原標題:以“鈞”為媒推動文旅融合發(fā)展4月12日,在禹州市神垕古鎮(zhèn)一家鈞瓷企業(yè),一位員工為鈞瓷素胎上釉色。4月12日,游客在禹州市神垕古鎮(zhèn)觀
2023-04-16 08:48
原標題:“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作品陸續(xù)上線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正午陽光“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選出的8部作品正在騰訊
2023-04-16 07:33
【書評】原標題:灑向人間皆是善——讀石鐘山的長篇小說《芳華頌》潘凱雄石鐘山的這部長篇小說新作一如既往選擇的是軍事題材,除少數地方有些
2023-04-16 05:53
【新書榜單】原標題:用繪本故事講數學邏輯以大師之筆為青年加油《數學從這里開始·量化思維》平行小宇宙編著北京出版社本書由數學名師、國際
2023-04-16 05:34
【藝評】原標題:動人春色不須多陳俊宇樹被種植在路旁時總會被人修理,有道理和沒道理的修理。大樹被削下時留下大疤痕,大樹要花若干年的時間
2023-04-16 05:55
【視線】原標題:走近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毛濃曦通訊員李江波初春的傍晚,西安大唐不夜城表演區(qū)。“不倒翁小姐姐”馮佳
2023-04-16 05:35
原標題:第四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演花開四地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第四屆
2023-04-16 05:42
原標題:國內外名家齊聚“五月音樂節(jié)”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昨天,國家大劇院舉行“五月音樂節(jié)”發(fā)布會,介紹了今年的演出策劃和亮點。5月1
2023-04-15 14:40
原標題:感受國潮昨天,城市副中心宋莊“新國潮”藝術大展在上上國際美術館舉行。展品多達1000余件,來自于近200位國內藝術家及海外華僑藝術家
2023-04-15 14:41
原標題:石峁遺址考古發(fā)掘持續(xù)開展中“華夏第一門”已面向游客開放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國家文物局將在湖北武漢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高
2023-04-15 10:35
原標題:2023北京書市開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偉偉攝4月14日,2023北京書市開幕,書市以朝陽公園為主展場,北京市“16+1”區(qū)、北京圖書大廈
2023-04-15 10:56
原標題:《深海危機》15日上映(引題)黃建新:真正反恐片在中國電影中較少見(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4月15日,中國首部海上反恐題材影
2023-04-14 16:56
原標題:電視劇《無間》《薄冰》熒屏熱播(引題)諜戰(zhàn)“風起”,成色幾何?(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張帆近日,電視劇《無間》《薄冰》熒屏熱播,
2023-04-14 16:41
原標題:梅花大獎得主裴艷玲津門會知音暢聊難忘天津情緣(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日,梅花大獎得主裴艷玲見面會在津舉行。
2023-04-14 16:34
原標題:“這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一份‘作業(yè)’”(主題)——十卷本《王水照文集》在滬出版(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這部《文集》是我這輩
2023-04-14 15:33
原標題:2023北京書市今天開幕!參展書品種創(chuàng)歷年最高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路艷霞程功4月14日,展期11天的2023北京書市開幕,書市以朝陽公園為主
2023-04-14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