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84歲高齡的吳彥姝老師憑借電影《媽媽!》,在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天壇獎中收獲銀幕生涯的最佳女主角榮譽,隨后《媽媽!》登陸全國院線,也讓這個頭發(fā)花白、臉上皺紋難掩優(yōu)雅從容的老人頻頻成為熱議對象。
銀幕之中,她退休再出發(fā),從配角一路演成大女主,一個個生動特別的老年形象被觀眾津津樂道。
銀幕之外,她人老心不老,體驗各種精彩人生,一次次超越年歲的生命體驗,令網(wǎng)友親切稱她是“國民奶奶” 。
業(yè)務(wù)強、產(chǎn)量高、人緣好,她是如何做到的?一起來解鎖“國民奶奶”吳彥姝的“大”女主誕生記。
吳彥姝奶奶在84歲的高齡,憑借精湛的演技“PK”不同年齡段的女演員,最終獲勝,影評人麻寧表示:“今年頒獎典禮的現(xiàn)場特別讓人感慨和淚目,因為《媽媽!》中媽媽不是一個好演的角色,她和女兒一開始有點倒置,媽媽像個女兒,要求又多、又細、又作,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女兒被確診阿爾茲海默癥之后,保護幼崽是天性,這位母親一瞬間就爆發(fā)了力量,成為了一頭‘母狼’,不論是她在平板支撐、一字馬、破窗時候,體能方面帶給觀眾的眩目奇觀,還是深入到她細膩的表演中。有一場戲是她在讀女兒的無字信,面對這樣一張空白的信紙,她娓娓道來讀出了一封自己描摹女兒口吻的信,她有悲傷,同時又有自己的堅定,要引領(lǐng)女兒走艱難的人生,這個角色太難把握了。”
“陽光照在我的房間里,一天都很溫暖,我兒勿念。”
吳彥姝老師是山西話劇團的臺柱子,演了一輩子戲,在表演功底方面非常扎實,更重要的是,她放下了老年演員應該有的一些范式,結(jié)合了自身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不同的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愛好和性格。吳彥姝老師喜歡一個角色一個角色去吃透,在《相愛相親》里,她能演一個大字不識的農(nóng)村婦女,為了愛和責任堅守一生;在《流金歲月》里演蔣南孫奶奶的時候,她又化身為一個住在上海老洋房里的沒落貴族;到了《媽媽!》里,她飾演一位受過非常良好教育的退休老教授,三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她卻處理得都非常好,讓觀眾去想鉆進大銀幕去看這個人物的命運,而不是去看一個工具人或者背景板,或者只是走動在男女主角背后的老年角色。吳彥姝老師拿到這個榮譽,是她畢生的積累,在一個好時代爆發(fā)的結(jié)果。
“他們說我麻煩難伺候,但是這是一輩子的習慣呢。”
欄目組特別采訪到了吳彥姝本人,聽聽她會如何評價自己的銀幕表現(xiàn)吧。
@吳彥姝:我這個人胸無大志,所以不去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點、高度,我就是今天要過好今天,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這幾個角色能遇到都很幸運了,我也不知道導演怎么就選擇到我了,我要是接了一個角色,一定把這個角色先做好,一切都要很生活、很自然,沒有更高的想法和要求。我能做好今天,我就覺得很快樂。
吳彥姝老師在這幾年的電影生涯中,已經(jīng)出演了近30部作品,在保證角色塑造完成度的基礎(chǔ)上,產(chǎn)量也非常高。在她這樣的年紀,還能夠出演這么多與眾不同的老年角色,從她本人和大環(huán)境來說,一方面是“80+”的高齡演員不好找、不好談,很多人會覺得劇中提供的空間和角色不具備吸引力;另一方面,“80+”的演員確實自身受到一些體能的限制。
麻寧提到:“之前《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的時候,薛曉路導演考慮到老年演員要坐長途飛機到國外去拍戲,為了他們的健康,她本來想找一個60多歲的演員化妝成80多歲的樣子去演,但偏偏現(xiàn)在60多歲的女演員保養(yǎng)得很好,看起來完全沒有年老的感覺。所以薛導演碰到吳彥姝奶奶的時候,她說哎呀,你的每一條皺紋都很真實自然,能力也能夠接得住這些本子,本人又會去很認真地去研究這些角色,使得導演都很喜歡跟她合作。”
欄目組也特意采訪到了《媽媽!》的導演楊荔鈉,聽聽看她對于吳彥姝奶奶的評價。
@楊荔鈉:我腦海中的這個媽媽,吳老師是不二人選。首先從外形上她應該是瘦小的,還應該有一個精靈般的頭腦,既有母性的美,也要有知性的美,甚至有一種老年女性的美。大家之所以能一直喜歡跟吳老師合作,首先是因為吳老師本身駕馭角色的能力,還有演員自身的魅力,在老年題材上,她都是有擴寬和打開視野的作用。
中國正在步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從外形上,吳彥姝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優(yōu)雅、得體的老去典范,讓我們知道可以與年齡和解、與皺紋和解;從精神世界來看,吳彥姝老師代表了一種有分寸感、邊界感和現(xiàn)代性的老人形象,開開心心去過好每一天,過得好了再去對別人好。
如果大家去認真地發(fā)掘,會發(fā)現(xiàn)老年人這個占中國社會相當比例的群體,他們雖然歲月老去,卻有著很多精彩的故事,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散發(fā)出令人沉醉的香氣。而70多歲才開始起步涉足大銀幕的吳彥姝奶奶,在80多歲大放異彩,無論從外觀到內(nèi)心世界,她都給我們投射了一個希望自己老去時候的樣子,她是實至名歸的大女主,也是一位散發(fā)出蓬勃朝氣的可愛老人。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萬里歸途》新預告片出爐(主題)張譯王俊凱出演外交官(副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由饒曉志執(zhí)導,郭帆、王紅衛(wèi)監(jiān)制
2022-09-21 07:40
原標題: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引題)古城深度游樂享新體驗(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推出“京城坐標打卡地圖”“京城水系地圖”;舉辦京郊
2022-09-21 07:29
原標題:《披荊斬棘》第二季制作精良、用心十足,話題熱度卻“差一口氣”(引題)?極致絢爛舞臺“燃炸”現(xiàn)場,然后呢?(主題)文匯報記者黃
2022-09-20 16:38
原標題:潘家園古舊書博覽會周四開幕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記者昨天獲悉,2022潘家園第四屆古舊書博覽會(簡稱“書博會”)將于9月22日在潘家
2022-09-20 15:34
原標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引題)?生動呈現(xiàn)大漢盛景(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丹華????????????家陵
2022-09-20 15:48
原標題:《俗世奇人》北京首演劉敏濤時隔13年再登臺中新網(wǎng)北京9月19日電“刷子李、蘇七塊、狗不理、張大力、酒婆、虞姬、賀道臺、榮祿大人、巴
2022-09-20 09:45
原標題:蘇州發(fā)現(xiàn)新石器至明清大型遺址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尹曉宇)記者近日從江蘇省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織的塘北遺址考古工作論證會上獲悉
2022-09-20 09:41
原標題:來故宮看古代眾生百態(tài)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搖動紡車的婦女、雪地放牧的農(nóng)人、挑擔進村的貨郎、嬉笑玩樂的孩童……在故宮博物院文
2022-09-20 09:35
原標題:有讀者問:昨日發(fā)布“危機四伏”版預告(引題)?《萬里歸途》首次揭秘撤僑幕后故事(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電影《萬里歸途》19
2022-09-20 08:36
原標題:有讀者問:《閃耀吧!中華文明》熱播(引題)?六大考古現(xiàn)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是誰在甲骨上刻下了
2022-09-20 08:44
原標題:“典亮世界叢書”在京發(fā)布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史競男)由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主辦的“典亮世界叢書”發(fā)布會19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
2022-09-20 07:29
原標題:“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在新西蘭首都成功舉辦新華社惠靈頓9月19日電(記者盧懷謙 郭磊)“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19日晚在新西蘭首都惠
2022-09-20 07:39
原標題:現(xiàn)場|故宮舉行文物古建消防演習,雷霆之勢外還有“溫柔呵護”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宇白繼開作為全世界現(xiàn)存最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代皇宮
2022-09-20 05:37
原標題:他們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吳鐸思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聞樂便能起舞,無樂不成聚會,樂器是維吾爾人生
2022-09-19 22:33
原標題:四川網(wǎng)友鄉(xiāng)間徒步偶遇精致“龍頭石橋”(主題)當?shù)鼗貞合到ㄓ谇宕慕煌ㄒ溃ǜ鳖})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袁偉網(wǎng)“10余米長,有4
2022-09-19 16:27
原標題:西大墻段發(fā)現(xiàn)萬歷元年石碑(引題)箭扣長城修建時間又提前了11年(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于麗爽)箭扣長城修繕四期工程即西大墻段去
2022-09-19 15:38
原標題:話劇《驚夢》本周來穗連演4場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9月22日至25日,話劇《驚夢》將在廣州大劇院連演四場?!扼@夢》是毓鉞與陳佩斯繼20
2022-09-19 15:26
原標題:山西碧村遺址發(fā)現(xiàn)距今約4000年的防御體系記者:王學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fā)布最新考古成果稱,發(fā)現(xiàn)山西碧村遺址外城門具有明顯防御性質(zhì)
2022-09-19 15:25
原標題:聚焦史前文明化進程與夏商文化研究“考古中國”發(fā)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蘇墨9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第三季度例行
2022-09-19 15:32
原標題: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shù)節(jié)開幕9月17日,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shù)節(jié)在西安開幕,原創(chuàng)音樂劇《絲路之聲》作為開幕演出在西安浐灞保利劇院
2022-09-19 09:42
原標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fā)布新成果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核心閱讀9月16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介紹了內(nèi)蒙古
2022-09-19 09:36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繡服錦緣”靚童裝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許之豐2022年9月17日,北京時裝周,由《中國服飾》雜志與品牌設(shè)計師蔣碩攜手聯(lián)合
2022-09-19 09:4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冬奧元素“潮向未來”北京日報訊(記者馬婧)日前,一場以“致敬冬奧”為主題的大秀,在2022北京時裝周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2022-09-19 09:31
原標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具象表達展現(xiàn)首都文脈(引題)京味兒時裝秀閃耀王府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昨天下午,動感的音樂響徹熙熙攘
2022-09-19 09:48
原標題:【黃河安瀾】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領(lǐng)略“三黃”文化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wǎng)程明輝攝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wǎng)程明輝攝人民網(wǎng)鄭州9月17日電?
2022-09-19 05:38